返回顶部

精心打好产业牌 牧旅融合奔小康

http://www.scol.com.cn  (2016-05-16 12:38:51)  来源:甘孜日报  
编辑:高启龙殷洁  

  藏坝乡牦牛养殖合作社里放养的生态牦牛。

  本报讯(叶强平 殷洁 文/图))“我们村加入了乡里的藏青扎喇高原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家每户投资了一头牛,有了这家‘牦牛银行’,牲畜养殖的风险大大地降低了,到了年底还能拿分红。”近日, 理塘县藏坝乡甲空村支部书记曲他高兴地说。藏坝乡的牦牛养殖合作社,只是理塘县2016年21个“摘帽”贫困村产业扶贫的一个典型缩影。

  作为全州的畜牧大县,长期以来,畜牧业是理塘县农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如何打好“现代畜牧业”这张产业牌,今年21个“摘帽贫困村”八仙过海,各显起了神通。

  平均海拔为4700米的曲登乡额和村,可利用草场面积达12万亩,受恶劣的自然气候影响突出,一年的大多数时间处于天寒地冻中,导致牲畜出现“夏饱、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群众增收难的问题沿袭多年。为寻找破解难题的有效办法,该村认真分析了“人草畜”三要素,确立了集体牧场的生产经营模式,计划通过自筹和集体出资的方式购买牦牛500头、羊200只,目前已完成牧场选址工作。

  “我们计划配套建设打贮草基地2000亩,新建压缩干青草作坊1座,建设200平方米的畜产品加工作坊。通过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推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额和村第一书记彭措介绍道。

  濯桑乡下汝村属农业村,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增收的必由之路。下汝村在征求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将县委、县政府投入的100万项目资金用于建设600亩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包括黑青稞150亩、紫皮马铃薯50亩、油菜100亩、中藏药材300亩)和100亩生态有机蔬菜基地。“村里要建43座蔬菜大棚,每户贫困户都有1座,我们把蔬菜卖到县城,一年可以增加不少收入。”下汝村贫困户索朗说道。

  村戈乡托仁村的草场植被资源丰富,为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实现从“靠天养畜”到“科学养畜”的转型升级,该村以三通(通水、通电、通路)、四有(有生产管理用房、有标准化牲畜棚圈、有人工饲草地、有牧业机具)、五推广(推广草原保护建设、推广草畜品种改良、推广冷季保畜保膘、推广暖季快速育肥、推广疫病防治技术)为内容,采取牧户自愿入股、国家扶贫资金支持的方式,开办牦牛总数为300头的集体牧场,并招收7户贫困户到牧场工作以解决其生活问题。“我们同县国资公司签订供销合同,牧场生产的酥油、奶渣、牛毛等产品由其统一销售,一年算下来,26户贫困户人均可增收约2000元。”村戈乡乡长单真公布算了一笔账。

  作为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上的中心城市和一级支撑点,理塘县紧紧把握全域旅游的发展机遇,将旅游业嵌入产业扶贫格局中,让雪山变成“金山银山”,让草原变成“金银滩”,从旅游资源优势中获取经济效益。 章纳乡查冲西村位于格聂景区核心区,今年,该村乘景区开发之东风,实施了“1+N”产业扶贫工程,即一个主导产业+“N”个牧民从业队伍。查冲西村以10亩土地和县上的100万产业扶持资金作为股份,租给州旅游公司用于建设旅游营地,土地租赁期为15年,累计收益将达910万元。依托旅游营地项目,村里可根据需求组建文艺表演队、导游队、服务队等第三产业从业队伍,计划新建1个村级牧旅结合接待点,让23户贫困群众源源不断吃上“旅游饭”。

  产业扶贫,重在增强脱贫村的自身造血功能。拉波乡正呷村的蜜蜂养殖产业、德古村的俄色茶种植业、甲洼镇江达村的藏猪藏鸡养殖场、呷洼乡日西村的黑木耳基地、绒坝乡卓亚村的藏香猪合作社、亚火乡亚火村的水磨糌粑加工业……各村产业千帆竞发。

  “县上给21个‘摘帽’脱贫村投入2100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用于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各村按照‘一村一策’的思路导向,发挥每个村的优势,群众的参与热情很高。”该县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