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75载·奋进新甘孜|科技种田!甘孜县构建全产业链推动青稞价值提升 “小青稞”成就“大产业”

2025-08-27 20:38:3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吴忧川观新闻·甘孜观察 张莹

川观新闻·甘孜观察  张莹

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青稞地里来回穿梭。 楚吴巴登/摄

8月27日,记者走进甘孜县拖坝乡竹溪村,金黄色的青稞穗在风中摇曳,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青稞地里来回穿梭。它们不只是机器,更是这片土地上生产变革的参与者。

村民洛呷告诉记者,“以前靠人力收割,忙活一个月也未必收完,现在机械化作业,较以前能提前大半个月完成青稞收割!”机械化收割改变的不仅是速度,更是千百年来传统农业对“人力的依赖”。

据悉,因气候适宜、管理科学,今年甘孜县青稞预计总产量达27805吨,较去年增长4.9%,亩产约230公斤。

金黄色的青稞穗在风中摇曳。 张莹/摄

产量的背后,不只是天公作美,更是“人努力”的结果——良种推广、科技下沉、机械普及,正在静悄悄地重写高原农业的叙事。

沿G317国道驶过,两侧延绵不断的“百里青稞”画廊,不仅是壮美的高原风景,更是甘孜县农业产业化的一张金色名片。据统计,目前甘孜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8万亩,以青稞为主,播种占到12万亩,同时种植豌豆、藏小麦等传统作物。值得一提的是,甘孜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3.52%,位居全州第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科技服务已渗透至从青稞播种到收获的每一个环节。

近年来,甘孜县整合省、州、县、乡四级农业科技力量,通过科技特派团、科技扶贫万里行、院校州合作、农技人员蹲点等多种方式,将青稞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并积极推广以“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为核心的“五良”融合技术模式。

从耕种、管理、收获、储运到加工全程发力,甘孜县全面推进青稞产业全程全面机械化,“五良”融合,不再只是文件里的词,而是成了农民田头口中的“实在经”。

2025年,甘孜县累计投入1043万元,用于采购优质种子、肥料和农药,重点推广“康青七号”“康青九号”等优良品种。同时,通过构建“专家+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动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品牌化运作相结合的新格局。

在青稞加工环节,依托四川省四星级青稞现代农业园区,甘孜县已开发出30余种青稞产品,年加工优质良种6000余吨。同时,通过“园区+合作社+农户”的原料直采机制,青稞收购价从每公斤3元提高到6元,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热情。截至目前,全县已收购青稞原粮3200万斤,带动群众增收约9000万元,辐射5000户农户。

在良种选育上,甘孜深化与省州农科院的合作,持续推广优质青稞及其他作物品种。今年新组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队全面推广精准农业机械,加装北斗导航的农机可实现厘米级操作,作业精度和效率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智慧农业的步伐也在加快。甘孜县数字农业平台整合土壤墒情监测、气象预警、作物生长分析等系统,依托物联网设备实时回传数据,实现智能灌溉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无人机植保效率比人工提高50倍以上,显著提升了病虫害防控效果,为青稞的稳产优质保驾护航。

甘孜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亚文涛表示,未来,甘孜县将继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做优做强青稞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动农牧业与文旅、清洁能源等产业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和群众增收提供坚实支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