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甘孜观察 洛绒尼玛
阳春三月,没有什么比春花鲜艳更有仪式感。各地的赏花踏青持续带动春游市场,赏花旅游也助推当地经济,各种春季限定美食陆续上市,将春天的仪式感拉满。
伴随着梨花盛开,丹巴率先吹响了甘孜州“赏花经济”热潮的号角。
但是,赏花旅游受时间限制,很容易陷于“走马观花”和“昙花一现”的窘境,如何破解这样的窘境?借着阳春三月的花期,记者前往丹巴县,实地探访美人谷丹巴的破题之路。
梨花节主会场涌入大量游客。
赏花+节庆
让赏花经济“节外生枝”
眼下,各地纷纷举办以花为主题的旅游节,招揽游客亲赏本地花香。3月22日,在美人谷丹巴,漫山遍野的梨花与蓝天、白云、麦地、藏寨碉楼相映成趣,世外桃源般的“雪域江南”,迎来当地传统节日——“梨花节”。
“为期3天的2023美人谷丹巴赏花活动,全县接待游客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00万元,同比增长500%。”丹巴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陈贵军表示,此次梨花节,实现了预期以节促旅的目标。
办一个节不难,但要每季度办节并形成规模、节节创新并吸引游客,则需要主办方下足功夫。“我们每个季节都有传统节日,今年将每个季度重点打造一个传统节日。”陈贵军介绍,丹巴的春季有梨花节、夏季有赛马节、秋季有风情节、冬季有岱汝节,今年将实现四季办节、每季办活动的目标。
梨花节主会场观众人山人海。
同时,不仅限于赏花,在节日内“生枝”,丹巴走出了一条“赏花+”路径。本届梨花节,丹巴县将梨花节植入本地特色的非遗体验、艺术展演、嘉绒美食、主题摄影展、“有机农特产品展”等元素,拓展多元产业融合,培育花海的“独特性”,丰富旅游消费的内容。“我们以‘文旅相融、艺旅互动、农旅共促、商旅共谋’的办会特色来达到弘扬文化、推动发展、惠及民生、促进和谐的目的。”陈贵军表示,以花为招牌吸引游客在赏花的同时,体验不受花期限制的特色旅游项目,是破解“走马观花”的重要思路。
以挖掘当地特色美食带动乡村旅游。3月16日,丹巴还举办特色美食大赛。并且在3月21日的闭幕式上,为获奖的选手们举行了颁奖仪式。
值得一提的是,丹巴县还通过“旅游+”“+旅游”等形式,推进红色文化、嘉绒文化、东女文化、康巴文化与山水、田园、村寨的深度融合,形成融合型特色景区。
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溪流、连绵的雪山,构成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优美乡村画卷。3月22日,记者来到丹巴县丹东镇党岭村,今年,党岭村乘着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甘孜丹巴段项目的春风,围绕“红军夜过党岭雪山”“一枚银元”等红色故事,打造经典景区“红军村”。
游客拍摄丹巴美人。
赏花+基础设施
提升游客吸引力
梨花开了,游客来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在走访过程中,记者来到中路乡,看到民宿外的停车场停满了小车。“大量游客来观赏梨花,未来几天的房间都已售馨。”登巴民宿杨老板告诉记者。
陈贵军称,最近几日,除了中路片区的民宿入住率基本能达到100%以外,梨花节分会场的甲居、梭坡等地也能达到80%的入住率。
有了人气,财气自然跟着来。在中路乡基卡依村的德吉民宿,从16日至30日的房间都已预订完毕,这半个月的时间,纯利润预计将达到13万元左右。
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很多游客担心基础设施跟不上,停车位不够,也找不到洗手间,很多地方空有鲜花,没有配套。同样是面对激增的游客,丹巴县举全县之力加快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梨花树的丹巴美人。
沿着甲居旅游环线路,最具嘉绒藏族特色的一座座碉楼藏寨矗立于山野中,通村硬化公路通到每户人家,甲居镇有1070户人家,仅旅游接待的民宿的就达152户,床位多达4000张左右。
在巴底乡邛山村,工人们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公路等旅游配套设施。据了解,邛山村正乘着丹巴县委、政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东风,加快标准化旅游公路、观景平台、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甲居、中路、巴底只是丹巴县发展全域旅游的缩影。近年来,丹巴县以“古碉·藏寨·美人谷”为品牌形象,依托川西低海拔高原宜居宜旅的气候优势、风情浓郁的人文优势、桃源牧歌的田园优势,打造了饮食、住宿、旅游、娱乐的全链条旅游业态布局,使游客的选择不断丰富。
图片视频由洛绒尼玛拍摄、剪辑;部分素材由丹巴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