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同步推进 泸定推动乡村加快“蝶变”

2022-06-28 11:37:3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游飞兰珍 张莹

咱里村一角。刘珊 供图      

川观新闻记者 兰珍 甘孜观察 张莹

6月21日,记者来到距泸定县城15公里的冷碛镇桐子林村,抬头只见满山的仙人掌。 “这些仙人掌是桐子林村的致富‘密码’。”冷碛镇人大主席余涛说,该村利用荒山荒坡建成仙人掌基地约1000亩,年产仙桃(仙人掌果实)达1000吨,年产值800余万元,人均增收6000余元。

让桐子林村村民舒心的不光是收入增长。走进村子,眼前是四通八达的整洁村道、房前屋后的飘香瓜果……这样美丽的乡村在泸定越来越常见。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年来,泸定县将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同步推进,推动全域乡村加快“蝶变”。

咱里村村容村貌。刘珊 供图      

产业“因地制宜”: 要高质也要高效

为了推广仙人掌种植,桐子林村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村民参与。“每亩补助150元。”余涛说。

在泸定,桐子林村的仙人掌产业并非“孤军”。近年来,泸定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将仙人掌产业纳入《泸定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全县仙人掌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年产仙人掌果1.5万余吨,年产值达9000余万元。

这是近年来泸定县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助力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方向之一。

同样着力于产业发展,泸定县兴隆镇和平村探索出“以花养蜂、以花留客、以蜂产蜜、产村相融、农旅结合”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建成雪桃基地146亩、花椒600余亩、核桃800余亩,配套发展贡嘎中蜂、豪猪、林下养殖等。

2020年,该村成功引进泸定县小魔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基地从事藏红花种植、加工、销售工作。今年,基地扩种藏红花至350亩。“现基地藏红花每亩能产干花丝约1000克,按照每克售价30—50元计算,去除成本,亩均价值约为14000元。”蒲江县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兴隆镇党委副书记徐镭介绍。

产业良性扩张,为当地村民带来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徐镭说:“2020年至2021年该基地解决稳定就业23人,累计带动周边村民54户,户均增收约6000元。”

乡村“内外兼修”: 要宜居也要宜业

在泸定县泸桥镇咱里村,成片的金丝皇菊正拔节生长。等待秋冬时节,这里会绽放成一片美丽的花海。

咱里村曾是典型的缺水村。2005年,咱里村搬迁至伞岗坪移民安置点。这里紧邻国道318线和此后建成通车的雅康高速,区位优势逐步显现。

“咱里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模式推动全村发展。”泸桥镇人大主席刘珊说,该村以“天路新村·幸福花海”项目为契机,深入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全村签约种植金丝皇菊150余亩,2021年带动辐射全县种植700余亩,实现亩产值8000—10000元,人均增收3000—5000元。

产业振兴,在刷新乡村“颜值”的同时,也推动了“内在气质”的提升。近年来,咱里村不断完善安全饮水、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得到跨越式发展。 越来越多的泸定乡村正走上“内外兼修”的道路。2021年,泸定县烹坝镇沙湾村被确定为泸定市域治理示范点之一。该村以“治理+服务”为思路,大力实施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工程”。

2021年底,沙湾村基本完成移民安置点建设,建成移民安置房139栋,移民群众安置率达97%;成立了祥和民宿协会,培育民宿124家,开办农家乐、特色餐饮5家。

“接下来,泸定还要继续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打造乡村宜居宜业,书写农民富裕富足的新篇章。”泸定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康霞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