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川答卷|打造“五新”炉霍:让履职“工作清单”变群众“幸福账单”

2022-05-27 16:26:1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游飞

5月27日《四川日报》版面截图

川观新闻·甘孜观察 张莹

打好经济发展主动战,实施续建新建项目80个,完成4个3A级旅游景区创建;打好基本民生保卫战,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5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打好社会和谐稳定战,开展法治讲座40场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29起;打好生态建设持久战,植树造林1.9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1.5%。2021年底,炉霍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交出了这样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是党委政府部门履职的“工作清单”,也是老百姓的“幸福账单”。

“2022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对标‘无我’的情怀,展现‘有我’的担当,拿出‘忘我’的干劲,以昂扬的斗志,赶超进位重整行装再出发。”炉霍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打造‘五新’炉霍为目标,建设甘孜北路和谐新样板、发展新标杆、绿色新家园、民生新高地、旅游新驿站。”

创新工作方式 绘就老百姓向往的“幸福指南”

对标“无我”的情怀,创新工作方式,为老百姓办好事。这份清单,绘就了老百姓向往的“幸福指南”。

炉霍县虾拉沱村距县城17.5公里,全村共有126户、525人。该村是炉霍县重要的优质青稞商品粮生产基地,有“炉霍粮仓”的美誉,也是红军长征时重要的休整地和后勤补给站,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村民互帮互爱,街道住所干净整洁,社会稳定、治安状况良好……历年来,虾拉沱村在红军红色文化的感染下,构建“村两委领导,民间组织分工协作,村民共同参与”的治理新模式。

“在集体共同努力协作下,虾拉沱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硬化路通往每家每户,公用路灯灯火通明,村级活动室功能齐全,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治理有效、社会和谐’才能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炉霍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刘元鑫说道。

提升德治教化能力,是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题中之义。炉霍县仁达乡玉麦比村坚持将道德教化作为培育市域社会治理内生动力的重要方式,结合本村实际,广泛开展道德大讲堂等宣讲活动,多措并举,提高居民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先进的文化引领群众、服务群众,巩固基层治理思想基础。

创新治理模式,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如果说这些是老百姓“幸福指南”的软件,那硬件方面就更有底气。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让炉霍县绘就老百姓向往的“幸福指南”有了坚实基础。炉霍县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推动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五年累计投入6.2亿元,完成28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控辍保学,1458名适龄学生重返校园,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始终将“全民健康、生命至上”作为实现幸福生活的基础,实施康北片区(炉霍)包虫病康复治疗中心等重大医疗项目3个,完成88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县人民医院、妇计中心、藏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投入资金470万元新建PCR实验室,开设肛肠、骨科、血液透析等重点专科,全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盛煌农业炉霍飞地产业园区。(炉霍县委宣传部供图)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老百姓憧憬的“幸福坐标”

展现“有我”的担当,提升老百姓居住环境质量,保障老百姓日常出行、休闲娱乐需求。这份清单,是老百姓憧憬的“幸福坐标”。

卡娘乡距县城75公里,是炉霍县农村客运开通最远的站点乡。“没有开通农村客运的时候,人们一年去往县城的次数屈指可数。2019年8月开通农村客运之后,大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隔三差五就进城采购东西,生活过得越来越滋润。”负责卡娘乡农村客运班线的司机说。

傍晚的霍尔广场格外热闹,老百姓围成圆圈跳锅庄,沿着河边惬意地散步,三五成群的孩子嬉戏玩耍,音乐声和欢笑声萦绕耳畔。“我们每天都要跳锅庄,现在环境好了,玩得开心,住得也舒心。”谈起现在的生活,村民卓玛幸福地说。

2021年,炉霍县加大对阻工阻路、乱搭乱建、违规占用消防通道的整治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营造了舒心、顺心的良好社会环境。

除了整治,更多的是建设。红军1936年3月进入炉霍县境内,于7月上旬离开炉霍北上,其间在炉霍驻扎休整近半年时间,留下了大量红色文化资源。“依托丰富的红色遗迹遗址和大量的红军故事文化资源,炉霍县启动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炉霍段建设。”炉霍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将重点开展遗址遗迹保护、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公园建设、长征精神传承教育、红色产业培育五个方面工作,着力推动新都镇打造为红色小镇、虾拉沱镇打造为红色文化体验区、雅德乡打造为民族团结感恩教育基地,形成一条炉霍红色文化体验小环线。

“完成城市风貌改造提升、郎卡杰路及望果大桥、易日河水利工程等重大项目9个,建设‘幸福美丽新村’88个、传统村落保护项目5个、新居487户,108个行政村配备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农村公路1468.16公里,通乡油路、通村硬化路覆盖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实现‘3个100%’……”回顾炉霍县近5年以来的工作,每一项民生工程的变化,都代表着老百姓持续攀升的幸福指数。

特色产业促增收 收获老百姓期盼的“幸福账单”

拿出“忘我”的干劲,聚焦老百姓就业难及农产品销路愁,拓宽产业发展新思路,高质量促进老百姓增收,实现家门口就业。这份清单,是老百姓期盼的“幸福账单”。

位于海拔3500米的川西雪域高原鲜水源河谷地带,丛山峻岭、植被茂密、自然生态环境优越。2018年,仁达乡鲜水源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蜜源来自特殊地理构造和高原气候环境下生长的独有野生名贵藏药植株,采蜜蜂种为土生小蜜蜂,采集的蜂蜜香甜可口细腻丝滑,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据悉,合作社致力于中蜂养殖和蜂蜜包装加工销售,现有成员133户,养殖基地占地10余亩,养殖中蜂500余群,年回收销售蜂蜜8000公斤,辐射带动116户老百姓增收。

炉霍县农特产品种类丰富,已初步形成了俄色茶、干酪素酪蛋白、奶制品、牛肉等为代表的产品种类。2011年,炉霍县招商引资,基于当地奶渣原料充足的优势,启动酪蛋白生产项目,成立康巴圣德牦牛产业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提前完成原料奶渣储备150吨,可满足今年上半年生产需要。同时,我们在炉霍、色达、康定等县(市)收购奶渣,涉及3500至4000户牧民。”该公司酪蛋白生产厂厂长格绒介绍,去年收购奶渣,助力当地牧民增收1800余万元,牧民一年卖奶渣增收,少的上千元,多的上万元。

“阿姐,今年你家青稞收成如何?”5月初,甘孜藏麒特色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谭爱彬到炉霍县充古乡进达村收购青稞。黑青稞是具有高附加值的高原农作物,但在以前,黑青稞难加工,没有企业收购,农牧民种植积极性并不高。“近几年,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和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帮助下,我们开发研究并创新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生产方式,开发生产系列黑青稞产品。从老百姓处收购黑青稞,帮买帮卖,并通过新兴电商,不断拓展销售渠道。”谭爱彬说。

据了解,2021年该公司收购黑青稞300吨,为炉霍县8乡、2镇近500户农民增收240万元,每户平均增收4800元,带动当地就业23人。

民生小事里藏着大文章,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炉霍县用实际行动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一件件民生实事做到老百姓“心坎”上,将履职“工作清单”变成群众的“幸福账单”,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