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决不让一人错失脱贫专列

http://www.scol.com.cn  (2016-05-17 15:03:20)  来源:甘孜日报  
编辑:高启龙  

  ■ 徐登林

  5月初,成都平原已是艳阳高照的时节。1000公里之外的石渠、色达、理塘三县却雨雪交袭,无际的草地仍旧枯黄一片。

  匆匆赶路的牧民撒地一手拉着帽沿,看着周遭荒凉的土地,一个问号在他脑子产生:青藏高原的春天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跟撒地考虑自然的春天什么时候到来不同,石渠县委副书记、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罗林考虑的是,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春天什么时候到来?

  按照全国艰苦边远地区类别划分,石渠、色达、理塘三县是四川省仅有的三个“六类”县。“作为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地方,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问题解决难。”州委书记刘成鸣认为,这三个县是该州脱贫攻坚短板中的短板。

  短板如何补齐?脱贫攻坚如何破题?三个“六类”县,成为全省焦点。

  脱贫奔康一个也不能少

  撒地是石渠县格孟乡二村牧民,家里5口人,几年前家里喂养了20多头牦牛,2012年冬天一场雪灾,牦牛全部冻死,从此,撒地家成了“无畜户”。外出打工又不通语言,撒地就靠给附近牧民帮短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格孟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多登介绍,虽然当地是牧区,牧民靠养畜生活,但在格孟乡,“无畜户”占到牧户的三分之一。

  “六类”县穷,撒地算石渠县一个案。州委常委、色达县委书记张平森介绍,2015年,该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全省、全甘孜州平均水平的26.6%、5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全州平均水平的62.2%、86.9%,两个指标基本处于全省183个县垫底的水平。

  “不能让一人错失脱贫专列。”年初,刘成鸣在全州脱贫攻坚大会上要求各县务必做好脱贫对象摸底工作。 贫困群众这样多,都报上去到时完不成任务咋整?针对刘成鸣的要求,理塘和色达都有县上干部提出质疑,甚至个别乡镇还出现了少报、瞒报贫困户情况。

  “州上组织了五轮回头看检查,才让贫困户实现应报尽报。”州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杨庆华说,最终出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数量确实惊人。

  以理塘县为例,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32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1.6%,贫困户4918个,占全县农牧户总数的40.4 %。

  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通过精准识别,石渠、色达、理塘三县最终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数量都占相应总数的40%以上。

  “几千年以来都没有解决的贫困问题,我们这一届有那么大的本事能解决好?”在石渠县委召开的一次常委(扩大)会议研究脱贫措施时,有干部发出这样的感慨,但马上受到其他常委和委员的批评。

  罗林介绍,针对个别干部对抓脱贫攻坚信心不足的问题,该县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和县政协专门召开统一思想认识的大会,并最终形成共识:脱贫攻坚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为此,石渠县在全州率先制订了《精准扶贫工作目标绩效考核细则》,明确了正反典型乡镇党委书记奖惩意见,落实贫困村县级联系领导、联系单位“一把手”职责。“县级领导主动交纳了2016年脱贫攻坚责任金共27.4万元。” 罗林说,这一办法让领导干部和脱贫农牧民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为了确保自己联系的年内脱贫村如期脱贫,在相应项目资金还未下来的情况下,石渠县纪委书记尕玖娜姆将自己两个月工资、目标奖和补助共3.9万元垫付给起坞乡格拖村建设农牧民技能培训中心。

  色达县在脱贫攻坚中,紧抓“第一书记”这个“关键”,制定了《色达县建档立卡贫困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该细则明确,“第一书记”要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选准发展路子,实现“一村一策、一户一案”,参与整合涉农惠农资金等。

  理塘县把抓“关键少数”放在借力外来援助单位上,目前与四川师范大学深度接触,四川师范大校专家团两次赴理塘县就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甲洼镇江达村脱贫攻坚等开展对接;该县与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就藏家客栈、“高原丽江”等项目已达成投资意向。

  发展产业成为共同的路径依赖

  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在甘孜州,明确了以“五个一批”从不同角度实现贫困群众脱贫摘帽。但在石渠、色达、理塘三县,当地干部群众把脱贫着力点不约而同地放在了发展产业上。

  “灾后重建我们这里没有,移民搬迁安置很少,低保政策和医疗救助都是针对特殊群体,对于一般健康的贫困群众,只有通过帮助他们发展产业,才能实现永久发家致富。”理塘县委副书记、县长格勒多吉认为。

  在理塘县下木拉乡上马岩村,村支部书记降措今年4月组织成立了上马岩村农副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他自筹资金3万余元购买了2万余棒木耳种子,在甘孜州农科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木耳种子的栽培。目前,合作社木耳种植基地已聘请了30多名贫困户打工。

  在色达县,专门出台了《就业增收精准扶贫专项2016年工作计划》,该计划准备在建筑技能、餐饮技术、宾馆服务、摩托车维修、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前培训等方面对21个村、136户、181人进行培训。“这些全针对今年的脱贫目标。”色达县委副书记琼措告诉笔者。

  在色达县农牧民技术培训中心,目前有200多人在学习唐卡绘画、金银加工和藏装制作等手艺。作为今年脱贫摘帽的贫困户——翁达镇吉沟村村民泽让桑披将自己刚满18岁的女儿门扎拉送到这里学习藏装制作。“再学习半年,我自己就可以开一个缝纫店,靠制作藏装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门扎拉说。

  罗林作为联系石渠县格孟乡二村的县级干部,今年与乡村干部商量,到甘肃请来了两名专家,在当地海拔4500米的草原上,试种了5亩大棚蔬菜。“2月份第一茬种的西红柿、辣椒和香菜都已收获,第二茬种的西瓜、四季豆和西葫芦已经挂果。” 罗林说,这不仅解决了当地县城群众吃蔬菜难的问题,也给贫困村找到了新的增收渠道。

  今年2月,撒地就在大棚帮工。“现在帮工每月有500元的收入,学习一年等技术学到手了,我自己也准备搞大棚蔬菜种植。” 撒地说,内地卖2元/斤的辣椒在当地要卖7元/斤,他十分看好蔬菜种植的前景。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