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图片。
王昌荣 杨茂悦 川观新闻·甘孜观察 张莹
“各位政协委员在发言时请直接针对核心议题,着重于发现问题、识别短板、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近日,甘孜州政协举行了一场主席会议双月协商会,主题是“加大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力度,建设和美乡村”,会议主持人、州政协副主席泽仁翁姆去掉冗长复杂的开场,直接切入主题,“不是说大家工作没做好,而是让大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讲求实效,实现更大的进步。”
泸定磨西古镇的古朴韵味、丹巴古碉藏寨的雄伟壮观、乡城“白藏房”的神秘独特、理塘勒通古镇的厚重历史……如何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保护好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和文化的传统村寨,解决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甘孜州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会议室内探讨正酣,有的低头沉思,有的则与邻座热烈讨论,不时地交换着意见和看法。
州政协委员、康定市政协主席钟健康说:“民族特色村寨的文化是其灵魂所在,要在保护村寨原有风貌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建设,通过恢复传统建筑、提升村寨品味和档次,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乡土气息的文化村寨、民族特色村寨和精品旅游村寨。”
然而,美好愿景的实现并非易事。州政协委员、丹巴县政协主席四郎汪堆随后提出了当前面临的困境:“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周期长、项目多。虽然国家提供了专项扶持资金,但面对庞大的建设需求,资金仍然显得捉襟见肘。同时,由于大多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属于公益性质,回报率低、周期长,难以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
“乡城县拥有独特的藏族文化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已经成功创建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文化村落。我们应该立足乡村实际,把康巴文化、红色文化以及茶马古道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结合起来,以特色吸引游客,以特色获取竞争优势,推动产品创新和业态创新,实现产业的共同兴旺。”乡城县政协副主席洛绒丁真结合乡城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会上,委员们直面问题和困难,积极建言献策。他们一致认为,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传统村寨的可持续发展。
“甘孜州已出台《甘孜藏族自治州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条例》,明确保护主体、适用范围及各级政府和相关各方职责。对传统村落实施挂牌制度,规范命名、测绘、建档工作,确保每一处传统建筑、每一处古迹都能得到妥善保护。”
“在规划中,注重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提升功能景观和村落业态。通过‘传统村落+’模式,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实现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
“以‘大美甘孜·乡村记忆’村史编撰工程为抓手,引导有条件的乡村建设村史馆、民俗馆。通过对传统村落、建筑格局、整体风貌及生产生活等传统文化的综合保护与展示,留住乡愁、承载记忆、传承文脉。”
随后,甘孜州委宣传部、州发展改革委、州农牧农村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也正面回应了委员们的建议。“要注重协商成果转化,充分吸纳会议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调研报告,形成建议案报州委、州政府决策参考,真正让协商成果落实落地。”甘孜州政协党组副书记杨庆华表示,希望广大政协委员继续发扬胸怀全局、善谋良策的优良传统,为甘孜州传统民族村寨文化保护多谋实招、献良策,助推和美乡村建设的突破发展。
图片来源:甘孜州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