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手作首获数字身份证

2025-09-19 23:50:3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吴忧余凯政

上线3分钟,5000份“雪域手作”直接售罄!

“数字经济真是妙不可言!杭州的数字之风,把巴塘的夜都点亮了!”甘孜州巴塘县妇女联合会主席格桑梅朵攥着手机,难掩激动之情,“这批订单,平均下来每位妈妈能赚万把块钱嘞!”9月16日晚8点,由杭州淳安对口支援的巴塘县“嘻啵妈妈”正式登录文化数字版权交易平台“华藏”。借助区块链技术,每一个冰箱贴、每一枚胸针、每一份扩香器都被赋予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实现“链上确权、链上交易”。

独具特色的巴塘手工艺品

此举,正是杭州在数字赋能方面的生动写照——“数字+文化+帮扶”三位一体,让传统手工艺搭上数字技术的快车,从雪域高原直抵长三角的云端货架。它不仅让巴塘的人文底蕴被更多人“看见”,也为当地绣娘、织工开辟了新的增收路径。

“华藏”平台首批上架的产品,将巴塘四季浓缩成迷你的掌心好物。样式主要包含以土拨鼠、藏戏脸谱等元素制成的冰箱贴,用“甲卓”小麦、格桑花等形象做成的胸针,以及围绕当地红毡房和苹果等为原型设计的毛毡扩香器等。

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

据了解,这些灵感创意源于巴塘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是中国弦子舞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弦子之乡”。三百多年前,藏戏的种子在此落地生根,被戏剧家夏衍盛赞为“雪山上的红牡丹”。“正是巴塘这份厚重的自然与人文底蕴,让我萌生了将弦胡、团结包子、小麦、虫草等特色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灵感!”设计师表示,“美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被更多人看见和传承!”

这每一针、每一线的背后,是一群“嘻啵妈妈”。该品牌源于巴塘县乡村振兴公共品牌“嘻啵农场”,是当地县委、县政府主导,县妇女联合会组织发起实施的农牧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公益项目。“我们巴塘县域岗位稀缺,为了让当地的妇女增加点收入,便将岗位设置进家里!”格桑梅朵一句话道尽该项目的初衷:让走不出高原的妈妈,也能在家门口绣出奔向远方的彩虹。目前“嘻啵妈妈”团队已逐渐发展壮大至10多人,年龄段从20岁到60岁不等。

据悉,“嘻啵”是藏文的音译,在藏语里头意为“幸福”,源自“巴塘嘻啵之地,一年夏秋两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塘弦子”歌词。“嘻啵妈妈”是创造“幸福生活”的能手,“嘻啵妈妈”是大生活家。

曾经他们只在毡房内穿针引线,如今通过区块链确权、云端交易,直达全国各地。“数字不只是代码,而是让非遗活下去、让妈妈们富起来的温暖工具!”“华藏”平台负责人难掩兴奋,“我们也没想到,3分钟,5000份全部抢光,交易额达99万元!”据悉,在“华藏”下单,带走的不只是“嘻啵妈妈”数字藏品,线下还能收到数字藏品对应的实物。一次购买,两份珍藏:手机里是独一无二的数字藏品,手心是带着酥油香的温度。

“雪域手作”畅销售罄

此次“嘻啵妈妈”上线“华藏”平台,源于浙川两地的山海情谊。四年前,一纸《对口支援框架协议》让东海的风越过横断山脉,让千岛湖的风吹进金沙江畔的巴塘。此后,两地便写下了双向奔赴的约定,也为如今“嘻啵妈妈”的数字新生奠定了基础。

置身当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文化领域的帮扶工作,正亟待寻求更具创新性与实效性的新载体。此次,将“嘻啵妈妈”手工艺品上架“云端”,是一次杭州在消费帮扶上的创新实践。让传统与潮流、老手艺与新算力,在一枚小小的数字图腾中相遇;更让“数字技术+特色产业+消费帮扶”的杭州经验,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江南”落地生根。格桑梅朵表示,“通过这次试水,让我们有了足够的信心!未来,我们将更加用心做好每一个手工艺品,通过数字平台,提升当地妇女的收入!”

“此次发行意义重大,不仅通过数字资产帮扶到了有需要的地区和人民,更让全国各地的用户足不出户,真切触摸到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与地道手工艺品!”“华藏”平台负责人表示,后续平台将持续加大与当地非遗、景点等多方的数字化合作力度,既要以点带面打造出数字化的最美“318”公路,更要把这条公路上车辙印过的好风景,变成牧民看得见的增收账簿。(文/图 余凯政)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