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绿色产业“兴” 绿色品牌“响”

www.scol.com.cn  (2018-05-21 10:19:25)  来源:甘孜日报  
编辑:田珊杨琦  

  每到收获季节, 大河沟村羊肚菌种植大棚吸引了来自各地参观学习的农户。

  木格措景区游人如织。

  蓝天、雪山、草原、藏寨……简直不可思议,太美啦!情歌故乡景色果然名不虚传。”连日来,众多游客走进康定,来自台湾阿里山的游客王霞惊叹不已。

  五月的康定,蓝天白云长作伴,绿水青山入目来。

  5月2日至4日,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州调研时指出,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特色优势产业,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藏区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康定市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市” 、打造“世界自然生态旅游及康巴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厚植生态文明基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走出了一条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今,绿色发展已成为康定经济转型的新坐标。

  顶层设计 树立『绿色导向』,一张蓝图绘到底

  生态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这是康定多年来努力探索解答的命题。

  2016年,在康定市第二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邓立军提出:“未来五年,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在全州率先实现首位崛起,奋力建成全国藏区全面小康示范市。”

  如何趟出绿色发展道路,实现发展蓝图?康定锁定“生态”二字。近年来,随着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多个投资总额上千万元的项目被康定拒之门外;康定先后投资近700万元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技术改造,关停多家污染企业……

  据测算,仅被拒之门外的投资项目,一旦正式建成投产,每年至少会给当地财政带来上亿元的收入,这对一个全年财政收入不过4亿元的城市而言,并不是小数目。

  然而,为了生态发展,康定坚定拒批所有可能损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决不能越雷池一步,决不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歪路。”康定时刻保持目光长远,坚持向蓝色经济要效益、向蓝天要效益。

  在康定折多塘村,近年引进的蓝逸高原食品公司在这里建起了多功能现代化生态示范牧场,带动当地村民年均收入3万元左右。去年公司销售收入实现4000余万元,成为甘孜州规上工业企业。

  如今,在对外招商引资中,康定严把生态关,加大对文化旅游、现代农牧、中藏药业等环保项目的招商。

  据康定市经信投促局局长吴跃凤介绍:“今年将建成鸳鸯坝中藏药业园区、新都桥物流园区、瓦泽乡汽车园区、雅拉乡农产品加工园区,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增绿增收 提升『绿色实力』,群众吃上“生态』饭

  在海拔4000米的康定机场路两旁,一棵棵川西云杉树一字排开,绿意盎然独成一景。

  在摄影家的天堂新都桥,总投资2300万元的“万亩花海”项目目前已进入后期管护。

  “今年7-8月,万亩鲜花将绽放,将扮靓整个新都桥。到时游客可以赏花、骑马,累了住帐篷、吃藏餐、听藏歌。民居接待将会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康定市政协副主席、市环林局局长降措尼玛说。

  近年来,按照甘孜大规模绿化全州行动方案,康定市稳步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生态工程,积极开展“美丽康定绿化行动”“大美草原守护行动”。

  增绿行动中,康定成立了5家专业造林专业合作社,60%社员为贫困户,不仅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就业,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还增添了植被,修复了生态。

  截至目前,康定市已组织全民义务植树47万株,沙场植被恢复13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7.9万亩,森林资源有效管护471万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178.3万亩。今年还将启动总投资2995万元的立曲河湿地生态保护(新都桥段)一期项目建设。

  “没有产业支撑,生态保护就是空中楼阁。”康定市委副书记、市长甲么表示,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是解决地区差异和深度贫困问题的必然途径。

  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整村推进。康定在增绿的同时也着力帮助群众增加收入。

  “经过精心呵护,今年果树花开得繁,想必又是一个丰收年。”日前,康定杠江沟村300亩的苹果花开得正艳,合作社负责人李德华一边忙着施肥一边向记者介绍。

  2014年,该村整村推进种植优质苹果300亩,去年苹果产量就突破6万斤,实现产值30余万元。该村21户村民也因发展水果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按照‘西大东精’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今年全市将建特色水果、绿色蔬菜、中藏药、黑青稞等基地2.3万亩,建设藏香猪、野香猪、藏鸡等特色养殖基地4个,已成功打造大渡河流域羊肚菌产业带4000余亩。”康定市农牧科技和供销合作局局长降措说。

  绿色产业“兴”起来,绿色产品“搞”起来,绿色品牌“响”起来。

  目前,康定“达杠苹果”“瓦斯沟枇杷”等19种特色产品已成为区域特色品牌;“赶羊羊肚菌”获得欧盟有机认证;“康定芫根”“康定红皮萝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康定获得“中国高原羊肚菌之乡”称号;全市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

  如今,无论是康定农区还是牧区,村民们都能吃上“生态”饭,收入持续增加。去年康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28元,增长11.5%。

  『旅游+』助攻 加快『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康定,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康定跑马山,名扬四海,《康定情歌》醉了天下人。然而,康定不仅有情歌,还有雪山、湖泊、草原……

  新时代当有新目标新作为——立足资源禀赋,发展全域旅游。

  康定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脱贫攻坚的“助力器”,引领三次产业加快发展,围绕建设“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康定旅游大区”目标,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

  目前,康定木雅圣地成功创建为4A景区,木格措景区创5A加快推进,贡嘎西坡旅游景区和莲花湖旅游景区建设加快,木雅风情小镇、国道318线康定段最美景观大道建设全面展开。

  位于康定市折多山脚下的水桥村,是游客翻越折多山后的第一站,也是游客由川藏路到拉萨的必经之路。随着国道318线最美景观大道的加快打造,自驾和骑行的游客络绎不绝。当地村民通过民宿接待,实现年人均纯收入6960元。

  “在家就能赚钱,安逸!年初把自家300多平方米的藏房打造成民居酒店,今年‘五一’试营业就获得了两千多元的收入。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收入将更多。”谈到旅游带来的好处,村民尼玛拉姆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康定俄达门巴村,村集体以草场、滩涂、房屋等自然资源和公共设施入股景区,每年给村民分红;在折多塘村、江巴村、东俄洛村,村民们都吃上了“旅游饭”,走上脱贫增收致富路。

  “五一”小长假期间,康定市共接待游客10.6万人次,实现社会旅游总收入10578.8万元,分别增长193%和178.3%。

  “‘一业兴’促‘百业旺’。康定充分发挥‘旅游+’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加快全市经济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康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强告诉记者。

  推动“旅游+文化业”,深入挖掘利用宗教文化、藏乡风情、多元民俗,打造“康定·情歌”文化产业园,办好康定情歌国际音乐节,提供丰富文旅产品,实现文旅深度融合。

  壮大“旅游+农牧业”,集中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按照“一路一带一景观”发展思路,将旅游干道沿线产业基地、村落民居和自然风光串珠成链,形成集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高原乡村旅游,创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市。

  拓展“旅游+水电业”,突出抓好大渡河环湖旅游经济区建设,充分借助水的优势,考虑人的需求,融入游的元素,发展环湖旅游经济新业态。

  促进“旅游+园区”,培育体现高原特色、康定特点的园区旅游品牌。

  促进“旅游+互联网”,鼓励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经营主体,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市。

  通过绿色发展,康定经济持续增长。去年全市经济总量达60.65亿元、增长10.1%,而旅游总收入达32.8亿元、增长9.7%。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速度不断加快。

  “当前,我们将深入学习彭清华书记在甘孜调研时的指示精神,以全省‘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为契机,围绕康定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来一次思想上的大洗礼、观念上的大更新、能力上的大提升、活力上的大迸发,确保今年全市脱贫摘帽。力争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建成全国藏区县域经济强市。”邓立军信心满怀。

  杨琦/文 市委中心报道组 周燕/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