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立州怎么“立”?甘孜州明确十七项措施|聚焦中共甘孜州委十二届九次全会

2025-07-22 20:14:0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吴忧川观新闻记者 宁蕖

生态立州怎么“立”?甘孜州明确十七项措施|聚焦中共甘孜州委十二届九次全会

川观新闻记者 宁蕖

会议现场。

7月22日,中共甘孜州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举行,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甘孜州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发力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决定》,《决定》提出了六部分共十七项具体措施,明确了“生态立州”的各项任务。

甘孜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也是生态脆弱地区。要以生态立州,就要答好保护与发展、保护与民生之间的关系等课题,这张“生态答卷”,甘孜如何落笔?

谱写保护与发展的“交响曲”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基于这样的关系,与会者们以“辩证统一”的思路展开了讨论。

“甘孜州生态红线范围很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的开发,比如我们的海子山,就因为用地指标问题而受限,希望能由州级部门牵头,制定一个开发规划,给我们更多的用地指标。”海子山管委会副主任降央曲批的诉求,道出了保护与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

海子山一景。

在《决定》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单列一章,给出了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深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据了解,目前甘孜全州行政区域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划分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类环境管控单元共60个。“分区精准管控”的模式,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也优化了营商环境。

分区管控,给发展留出了更大空间,如何在发展中深化保护,是更重要议题。

“目前我们的农牧民主要以散养牦牛等为生,‘草畜平衡’工作难度很大,我们应该创新金融产品,引导更多人从事文旅等产业,形成良性循环,让天然草场休养生息。”甘孜金融监管分局局长雷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一思路也在《决定》中体现,在“加快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一章中,《决定》提出,要加快建设格聂生态旅游环线、建设稻城亚丁世界级旅游景区、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镇等。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指明了方向。

此外,《决定》在“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一章中,还提出了“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投融资模式创新”“建设生态产品交易暨绿色金融服务线上平台”等。

在S217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中。甘孜州充分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将灾后恢复重建与生态功能区定位有机结合,推动国省干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实施。

找到保护与民生“最优解”

生态,既是甘孜州经济发展的“资本”,也是甘孜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底”。统筹保护与民生,是生态立州的重要任务。

分组讨论环节,两个事关民生的问题被反复提及。

“野生动物伤害庄稼、牲畜和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州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王昌荣等几位参会代表都提到了这一现象。

“州里现在推出了‘民生保’等保险,但宣传力度还不够大、赔付范围还不够广,建议加大投入力度。只有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使全民都形成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家园的共识。”王昌荣从完善保险赔付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另一个事关民生的问题是水。

“甘孜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州内部分地区的自来水水质却不达标,一些地方甚至一下雨就会停水。”多位参会代表都提到了关于自来水问题。

“甘孜州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是没问题的,但因为地广人稀等因素,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建设确实存在一些难点,目前我们已经出台了相关建设规范,下一步还会持续深化法规的建设。”州人大常委会法治工委主任胥晓莉表示。

甘孜州企业家商会党支部书记敬开春也提出了建议:“必须进行水权、水价的改革,让自来水厂有动力,有能力建设得更好。”

《决定》也在“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一章中提出了要“深化水权水价改革”。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甘孜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查缺补短,让生态红利普惠民生,才能深化共识,让全民都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大家达成了共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