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进入3月,甘孜高原从南到北,生机勃勃的春天气息渐浓。得荣的葡萄园开始灌水施肥;理塘的民宿翻新待客;石渠草原的牦牛又开启了长膘模式。
甘孜州提出,加快建设国家级牦牛产业集群和“三江六带”现代农业产业带,积极创建国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即日起,川观新闻推出《春探高原 “问道”甘孜乡村振兴》专栏,通过实地走访,探寻甘孜高原大地上,干群们为推动乡村振兴,所进行的种种探索与努力。
张莹 四川在线新闻记者 兰珍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3月8日,川观新闻记者来到位于大渡河畔的康定市鱼通镇舍联村。走过蜿蜒的山路,阳光照耀在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连片的青花椒和仙人掌跃然眼前,好一幅悠闲的乡村画卷。
花椒打主
形成种产销全产业链
“2017年,我们成立了舍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整村52户村民加入合作社。目前,舍联村种植了3000亩青花椒,形成花椒种植、销售、加工全产业链。”面对记者到来,康定市舍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勇永滔滔不绝。
2014年,孙勇永开始种植青花椒,如今8年过去了,花椒种植面积达到80亩。“舍联村海拔和气候非常适合青花椒树生长,自从发展花椒产业后,以前荒芜的贫瘠地,变成了绿油油的花椒林,成为了大伙心中的‘绿色银行’。”孙勇永喜滋滋地说,“去年全村青花椒总收成大约15万斤,每亩干花椒产量200多斤,按照均价33元一斤计算,亩产值在近7000元,比以往种植玉米翻了三倍。我们还修建了榨油车间,通过冷榨技术,制作青花椒精油,比普通花椒油更麻更香。同时,我通过电商平台,将花椒供应给拼多多、淘宝等商家,销路更是不愁。”
2017年,康定市政府投入100万元扶贫资金为舍联村购买了烘干设备。“烘干设备一天可以烘干6吨鲜花椒,24小时即可烘成干花椒,比以往自然风干更节省时间。”孙勇永站在烘干房向记者介绍。
记者看到,占地面积286平方米的烘干厂房里,囊括了自动化脉动花椒烘干机、鲜料除湿暂存仓、滚筒分离机、花椒筛选机、暂存库等机器设备。此外,烘干厂房外还修建了15公里产业路,方便群众、电商对花椒、仙桃的管理运输。
开发仙桃
拓宽增收致富绿色渠道
除了花椒,舍联村民还打通了另一条绿色的增收渠道,而且效果明显。
“仙桃是康定人对仙人掌果实的称呼,原本野生的仙人掌生长在大渡河沿岸陡坡或岩壁之上。经过多年探寻,大家发现,仙人掌不仅能固土护坡,而且结出的果实清甜可口,颇具市场欢迎。”舍联村仙桃种植户严江富介绍,“仙人掌种植三四年后就能结果,若按照标准化管理、生产,亩产仙桃能达到1.2吨左右。”
2014年,严江富带领舍联村村民大量种植仙人掌,同时成立了康定市江富仙人掌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农户手中收购仙桃,通过邮寄,运到沿海城市,帮助村民销售。截至目前,舍联村仙桃种植面积达1000亩,覆盖全村种植户,户均增收超2万元。
2021年8月,电子科技大学向舍联村捐赠一台仙桃去刺分选机,从仙桃去刺到称重再到分装,整套操作下来,只需两个人完成,时间极大缩短,解决了人工剥刺耗时又耗力的问题。
“我们会择优收购村民手中的仙桃,其余的仙桃在旅游旺季,也能卖到每个1元或1.5元的好价钱。去年,合作社仙桃卖出约8万斤左右。”对于仙桃带来的收益,严江富很有信心,致力于全面挖掘仙人掌潜力,开发周边产品,“我们已经研发出了仙人掌面条、仙桃酒、仙人掌香皂等系列产品。下一步,正在开发仙人掌面膜、精油等。”
“目前,我们村形成了以3000亩青花椒、1000亩仙桃、500亩核桃以及500亩刺龙苞(檧木)为主的‘3155’产业模式,下一步还将发展林下种植。同时,将初级农产品培育发展为深加工系列品牌,实现农产品变商品,加大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利用网络平台,促进销售。自2020年舍联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建成投运以来,累计网销产品约3200余单,销售额达21.7万余元。”舍联村村支部书记杨惠全欣喜地说道,“2021年,舍联村年人均纯收入由2020年的2.2万余元提升至2.4万余元。”
视频图片拍摄剪辑 洛绒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