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探高原 “问道”甘孜乡村振兴⑤|乡城白依:借猪还猪 藏猪原种保护与群众致富两不误

2022-05-07 15:37:2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游飞杨孟双 张莹 兰珍

阿爱端着玉米喂养藏猪。

杨孟双 张莹 四川在线新闻记者 兰珍

黑乎乎的半大小猪正在田地里奋力地使劲拱着,一旁几只肉嘟嘟的猪仔着急地追着猪妈妈,懒洋洋的长毛大猪一副守卫者模样……3月23日,川观新闻记者走进甘孜州乡城县白依乡跃卡村61岁的阿爱家,只见院子临河边差不多2亩田地里,16只大大小小的藏猪活蹦乱跳,四处奔跑。阿爱端着一小盆玉米走近时,它们又兴奋地从四处聚拢等吃的。

乡城县是全国仅有的四大“国家级藏猪保护区”之一,也是四川省唯一“国家级藏猪保护区”,乡城藏猪曾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目前全县藏猪存栏1.5万头左右。

品质优秀 藏猪原始品种保留完善

白依乡作为乡城县藏猪繁育重要的乡镇,目前全乡藏猪存栏量4000余头。

“全乡共有201户村民,几乎家家户户养殖藏猪。通过繁育,预计今全年能出栏1万头。”白依乡党委书记尼玛介绍,白依乡产出的藏猪主要用于村民自食,以及供应全县藏猪肉市场,“藏猪养殖周期近一年,生长周期较一般猪更长,且体格较小,藏猪出栏重量不超过100斤,但价格很好,每头出栏售价在3000—3500元。”

乡城藏猪市场价格比一般猪肉高出许多,主要取决于猪种和生长方式。外貌上,乡城藏猪特征明显,矮小、长鬃毛、嘴尖长,更有野性;饲养过程中,更偏向于自由放养,平时藏猪自由地在田地、山间、河里觅食喝水,晚上回家后,被喂养一些玉米或小麦青稞;因为特殊的品种和喂养方式,通过测定结果表明,乡城藏猪自然瘦肉率高达50%,产肉性能是地方猪种中的佼佼者,熟肉率71%以上,肌内粗脂肪含量7%左右,比普通猪肉高,各项指标综合得分高,肉品质优秀。

藏猪肉产品

“白依乡距离县城100多公里,隔着高山峡谷。脱贫攻坚以前,当地道路条件较差,形成比较封闭的养殖环境,因此当地藏猪原始品种保留较为完善。”白依乡乡长洛绒次称介绍,“之前非洲猪瘟肆虐,猪种安全受到威胁。2020年4月,河南省新密市绿诚详家庭农场通过网络搜索优质藏猪源头,了解到乡城县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优质藏猪保种基地后,特意驱车千里,到我们白依乡购买了几头猪种,以便回去安全繁育后维持生产。”

种质保护 建立藏猪保种育繁基地

乡城藏猪这种古老品种产业潜力大,原种保护成为一项任重道远的种业战略。白依乡党委书记尼玛认为,推进乡城藏猪原种种业振兴,也能为当地乡村振兴“添能蓄势”。

3月23日,位于白依乡青打村黑绒沟的乡城藏猪保种育繁基地,几名工人穿着消毒工作服,穿梭在散养的猪群里打扫卫生。习惯了人来人往,藏猪们丝毫不觉突兀,自在地兜圈吃食。洛绒次称介绍,该基地占地面积3560亩,其中养殖场60亩、饲草地500亩、放牧场3000亩,采用“菜一畜—粪”循环养殖模式。当前有530多头藏猪饲养在此,其中包括200多头能繁母猪。

位于白依乡青打村黑绒沟的乡城藏猪保种育繁基地。

据乡城藏猪保种育繁基地负责人龙云敏介绍,2019年6月营运开始,基地从提高保种有效群体含量的角度出发,与四川农业大学和甘孜州畜科所专家团队合作,为基地内存栏藏猪进行了选育并建立了规范化的档案管理。经过3年多的努力,研究制定了乡城藏猪种猪的性能测定和世代选育标准,成功选育乡城藏猪保种核心群12个家系,并建立了完善的系谱档案,为乡城藏猪保种繁育奠定了最核心的基础工作;同时结合乡城实际,基地研究出乡城藏猪配套饲养管理技术,有效地提高藏猪产仔率和存活率,特别是解决了本地发生周期性死猪的困惑。

2021年1月,经专家现场验收合格,基地成功取得四川省农业厅颁发的藏猪原种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保种基地真正名副其实。在推进藏猪产业开发过程中,基地还成功注册商标“藏王贡品卡称藏猪”,并研发完成7个与乡城藏猪饲养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

借猪还猪 助力群众增收

2021年,乡城藏猪保种育繁基地通过卖种猪以及制作罐头产品等,收入近50万元。另外,基地还以每斤鲜肉60元的价格,卖了40余头生猪,主要销往重庆、深圳等地。

乡城藏猪保种育繁基地里的藏猪。

今年,为了扩大生猪养殖规模,降低风险,乡城藏猪保种育繁基地将在青打村试点实施“借猪还猪”活动——基地与村合作社合作,将170头已经完成育苗、保险、阉割的藏猪仔,以每头收取600元押金形式借给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将藏猪仔分发给村民。待藏猪长大,基地以保底每斤21元的价格从村民处收购。

“猪仔已经准备妥当,待4月完成相关手续,即可发放到村民手中。”龙云敏表示,“借猪还猪”的活动将最大限度实现“能养尽养”,达到“产业发展、村民增收、基地得利”目标。

图片 张莹 兰珍 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