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拉练现场
川观新闻·甘孜观察 洛绒尼玛
2月6日,甘孜州泸定县德威镇咱威村灾后重建统规自建点现场,一派忙碌建设的景象,工人们正按照工期安排有序施工。
当天,泸定县开展“拼经济、搞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项目拉练,各部门通过现场观摩,查找问题,及时沟通对接,在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就吹响了“开局就开跑、起步即冲刺”的号角。
热火朝天的灾后恢复重建施工现场
据了解,2023年泸定县将开工重点项目72个,项目总投资404.24亿元。截止目前,已开工21个项目,完成投资4.3亿元。其中包括,德威镇地灾避险集中安置点、得妥镇北头村集中安置点、化林村传统村落历史民居保护性修缮项目等重大工程,涵盖灾后恢复重建、城市品质提升、教育医疗改革、重点项目建设等领域。
奋力推动灾后恢复重建
记者跟随与会人员,首站来到德威镇灾后重建安置点,看到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随着假期的结束,德威镇灾后重建项目正在开足马力推进建设,并根据施工进度持续增加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加快推进后续房屋主体工程建设,确保在预期的完工节点如期实现目标。
工人们正在有序进行历史民居保护修缮工作
据了解,正在建设的德威镇奎武村安置点,共有76套安置房,可安置76户264人,均为框架结构,建筑面积达9844㎡。
“目前,泸定县住房维修加固完工率已完成100%,成绩值得肯定,但还是要‘回头看’、‘查漏补缺’。”泸定县委书记宋晓军介绍,2023年12月底前要完成城镇和农户D级危房重建和得妥镇北头村、德威镇奎武村永久安置点建设,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这一总体目标。
全域提升文化旅游品质
从泸定县城往东南方向驶行30多公里,沿大渡河南下,翻上一座海拔2300米的高山,就到了兴隆镇化林村。
茶马古道上“西陲首府、第一重镇”,革命征途中的要塞重地......这些是化林村历史区位优势的“代名词”。
2021年9月出台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中提到,要重点依托与长征史实关联紧密、基础条件较好的村落、镇和街区,推进红军长征村、长征主题红色小镇、红军街的建设,形成传统利用与红色记忆延续、红色文化活态传承相结合的典范区域。
而兴隆镇化林村刚好符合这些“要点”。2022年8月26日,泸定县召开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2022年第三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泸定化林坪“古道红村”景区旅游总体规划》。
“我们正在按照历史建筑形态格局进行历史民居保护修缮工作。”在项目拉练活动中,现场施工负责人徐红彬向与会人员介绍。
据了解,该项目估算投资2980万元,既定在2023年4月20日前完成,并在今年“五·一”黄金周开园营业。
记者注意到,“加速度”是此次各个拉练项目的“标配”。从繁忙施工的建设工地到机器轰鸣的乡间田地,从承载希望的规划蓝图到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各个工程项目铆足干劲抓项目、快马加鞭赶进度,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即将投入使用的卒中中心
掀起建设民生工程热潮
与会人员辗转抵达泸定县人民医院,调研“双中心”项目建设进度、任务目标和具体举措。
2022年,泸定县投资2100万元,以县人民医院为基础,借助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打造胸痛、卒中双中心,并将这一工作作为泸定县人民政府2022年的重点工作。
“2022年7月开始施工,目前卒中中心已基本完成,预计下周完成设备调试即可投入使用。胸痛中心预计今年6月底完成建设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吴勇说。
宋晓军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县人民医院智慧医院及“双中心”建设,关键是建成后要发挥作用,实现泸定群众就地就医。
在大坝新城集中安置点和泸定县产城融合项目建设现场,与会人员对项目建设、征地拆迁、产城融合项目四川民族学院段河堤、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进度等进行了调研。
据了解,今年,泸定将全力实施城市品质更新,提升市民生活温度。以泸定桥为核心,实施“一心一线两轴七点一廊一网”项目,启动“大转弯、居民点、开湘路”等7个点位重建提升;启动新城综合管廊及输变电打捆项目建设,升级完成路网配套;启动1644户棚户区改造及416套公租房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和有机更新。
图片拍摄 洛绒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