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姆省级湿地公园规划区位于德格县中部的 217 省道旁,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颈鹤中部种群繁殖地的组成部分。(德格县委宣传部 供图)
川观新闻记者 宁蕖 甘孜观察 杨孟双
5月30日至31日,长江、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建设推进会在石渠县、德格县、白玉县召开。本次推进会采取现场考察和会议部署结合的形式进行。
按照《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保护规划》,甘孜州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建设分保护传承工程、研究发掘工程、环境配套工程、 文旅融合工程、数字再现工程、“9·5”泸定地震海螺沟恢复重建六大类,目前共梳理第一期重点项目储备47个。
按照《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保护规划》,甘孜州目前已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黄河民俗文化、游牧文化、石刻文化等方面梳理储备项目 9 个。
建设长江、黄河文化公园,甘孜有哪些重点?通过现场考察和部署会议,记者梳理出了几个关键词。
2021 年,白玉县河坡手工艺传习基地被命名为“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图为手工艺人在传习所内雕刻工艺品。(甘孜州委宣传部 供图)
关键词一:保护传承
“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走进德格印经院,一则喜讯醒目地挂在门口。
据介绍,德格印经院院藏的32万余块雕版,囊括了十一世纪以来的各类重要藏文经典文献,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传统文化,近年来,德格印经院通过数字化建设、修建雕版印刷博物馆、实施提升改造工程等方式,为其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在白玉县河坡藏族金属锻造技艺传习所内,工匠们正埋头于“指尖的世界”,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白玉河坡民族手工艺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白玉县通过建立联合社、传习所、政府补贴“拜师费”等方式,让这项古老的技艺得以传承延续。
“保护”和“传承”,也是部署会上的高频词汇。甘孜州委主要负责人在会上介绍,目前,甘孜全州共有文化资源六大类15073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06处,馆藏珍贵文物4000余件,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8项,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量和世界级、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都在全省名列前茅。
在建设长江、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中,各县也将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放在了首要位置。
丹巴县聚焦“古碉石砌技艺”和“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
该县相关负责人在发言时表示,将推进丹巴古碉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计划组织古碉修缮,全覆盖开展古碉数字化登记建档;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开展古村落、古建筑普查,完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资料信息库,实施传统村落民居保护“百村”计划,推进邛山土司官寨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石渠县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该县将加快建设黄河流域游牧文化保护传承和交流传播基地,持续推进藏族编织、藏棋、藏医药、挑花刺绣工艺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开展传统村落、自然景观等调查保护,充分挖掘“世界最美湿地、千年唐蕃古道、石刻艺术王国、吉祥太阳部落”等文化资源,倾力打造黄河流域石渠“四张名片”。
石渠县十八军进藏陈列馆位于洛须镇拉宫龙村,该馆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十八军进藏的整个历程。(甘孜州委宣传部 供图)
关键词二:共有精神家园
“长江、黄河文化都鲜明地蕴含着中华文明‘内向凝聚’的统一性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团结统一开创了典型示范。我们要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功能互通、体系互构、过程贯通、互促共建,更好服务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从部署会上甘孜州委主要负责人的发言中不难看出,作为民族地区,长江、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不仅是该州长远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甘孜历史厚重、文化多元,多种文化在此交融沉淀并走向成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各县在规划长江、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过程中,也将文化融合作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抓手。
白玉县在加大对民族手工艺传承保护的同时,还将以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持续推动“贺龙旧居”、沙马乡德西村“红军长征村”等主题景观节点打造、红色历史遗址修复。
雅江县则将在深度挖掘雅砻江渡口文化、康巴汉子文化、木雅文化的同时,以红三十二军和红四军长征文化为核心,加大雅江县博巴政府、红军军部旧址等长征文物和文物资源保护建设。
丹巴县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该县将利用嘉绒文化、红色文化、东女文化、西夏文化等,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提升、传承、利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以大渡河流域丹巴段文化繁荣发展服务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位于白玉县西南部群山环抱中的巴巴海,犹如一颗璀璨的蓝宝石,静静地躺在火龙沟自然保护区的深处。(白玉县委宣传部 供图)
关键词三:生态底色
车行至德格县珠姆省级湿地公园,河流蜿蜒,远山连绵,候鸟云集,优美的景色让考察组一行感到心旷神怡。甘孜州是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长2.78万公里的河流在这里奔腾,涵养出了1091.4万亩天然湿地、144个湖泊。
生态底色,是甘孜州在建设长江、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过程中绕不开的关键词。部署会上,各县的发言也将“厚植生态底色作为了重点。
白玉县以“一江三曲”(金沙江,赠曲河、 欧曲河、降曲河)为重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草)长制、田长制,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厕所革命“三大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定推进“以电代薪”行动,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 屏障。
雅江县则将雅砻江生态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启动两河口水电开发区域生态治理,推进中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全力推进火烧迹地生态修复,建设雅砻江流域绿色生态走廊。
石渠县则大力推进长沙贡玛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目前,已实施草原禁牧1446万亩、人工种草5万亩,天然草原改良20万亩,退化湿地植被恢复1.6万亩,有害生物防治230万亩。
德格印经院院内共收藏古旧印版325552 余块,有“雪山下的藏文化宝库”等盛名。(甘孜州委宣传部 供图)
关键词四:文旅融合
石渠松格嘛呢石经城、甘孜走马之乡丹霞小镇、德格县雕版印刷博物馆、白玉县河坡民族手工艺文旅融合示范园.....考察途中,“文旅融合”的场景随处可见,反映甘孜州建设长江、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思路。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前提,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最终实现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和经济社会生态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部署会上,甘孜州委主要负责人也将“文旅融合”这一关键词反复强调。
在省文化旅游厅牵头编制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保护规划》中,文旅融合区涉及甘孜州的有3个,即:大贡嘎文旅融合区、格萨尔王文旅融合区、泸定桥文旅融合区。
而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保护规划》,提出了“一廊一带三区”的空间布局,甘孜州石渠县被列入“三区”中的石刻文化片区。
部署会上,雅江县相关负责人在发言时表示,将向东融入大贡嘎旅游圈,向西对接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奋力打造雅砻江旅游长廊,着力构建北部天龙湖观光度假旅游带、西部康巴汉子旅游带、中部农旅融合旅游带、南部山地户外旅游带。
石渠县则将推进石渠黄河石刻博物馆、文博产业园、游牧文化公园等建设,构建可观看、可体验、可感悟的文化展示场景;聚焦自驾旅游、考古旅游、生态旅游等新业态,积极探索高原湿地、野生动物观光项目,进一步提升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