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城:小体量、大能量 探寻县域旅游发展的另一种答案

2025-05-06 16:35:5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吴忧松玉洁 川观新闻·甘孜观察 张莹

松玉洁  川观新闻·甘孜观察  张莹

乡城县田园风光。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位于川西高原的乡城县,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这个距离成都720余公里、驾车需11个多小时的县城,在大众视野中相对偏远的地方,凭借什么魅力吸引游客跨越山海奔赴而来?

5月6日,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探访,看乡城县域文旅如何乘风而上。

以山湖资源为基,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是县域旅游长期发展的根本。

乡城县有着迷人的高原湖泊、峡谷风光,因游客较少而显得更加自然和纯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然乌天浴、尼丁大峡谷、香巴拉七湖、马熊沟大峡谷、佛珠峡等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游客们来到乡城能感受到自驾线路体验、徒步探险、红色旅游、现代农业体验等多个项目,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乡城县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自然风光。

近年来,乡城县抓住与自身调性相符的融合机遇,全面定位“田园白藏房·净土香巴拉”品牌,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旅游体验体系,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县域文旅正推动“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业态。

乡城县雪景。洛绒尼玛/摄

以白藏房为例,乡城县并没有仅仅将其作为一处景观来展示,而是围绕白藏房开展丰富的体验活动。游客可以走进藏房,了解藏房的建筑结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还能参与制作传统的藏式手工艺品。通过这些活动,游客不再是走马观花地游览,而是真正融入到当地的文化生活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种将特色资源转化为文旅IP的做法,让乡城在众多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吸引了更多追求个性化、深度体验的游客。

如何把“流量”变“留量”?优质的服务是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关键。

“五一”节前,乡城县建立多部门联动的保障机制,加强对景区周边道路的巡逻管控,确保交通秩序井然;消防部门对景区、酒店、民宿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全面的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欺客宰客等违法行为。此外,为了方便游客获取旅游信息,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及时发布旅游攻略、景区实时动态、天气预报等信息,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便利。

假期期间,乡城县在青德藏乡田园景区、然乌查呈沟天浴温泉景区、进城三岔路口和各乡(镇)主要进出点位设立文旅志愿服务点位共13个,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全力做好假日旅游服务保障工作,提升文旅服务质量,并推出藏式非遗手作、锅庄舞体验等特色活动,丰富游客参与感。

志愿者们为游客讲解。

现场,志愿者们手持景区导览图,为游客规划最佳游览路线;在观景平台,志愿者们用生动的故事讲述乡城千年白藏房的建造智慧,分享“疯装”服饰的独特美学,让文化传承融入旅游体验;面对客流高峰,他们迅速化身秩序维护员,引导游客有序参观,保障游览安全。

“这些志愿者不仅熟悉景点,还把乡城的文化讲得特别有趣,让我们的旅行收获满满!”来自上海的游客王先生在朋友圈分享道。

“受传统节庆和地域局限,乡城县主要节庆活动集中在8、9月,在‘五一、十一’等黄金周节庆活动少。同时季节性、代表性景观吸引物少,总体吸引力和影响力达不到游客向往需求。”乡城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文化旅游局局长胡平建表示,“乡城的地域特色、人文底蕴吸引力十足,文旅事业的长期发展必须依靠主动自觉地系统谋划、多维协同、久久为功。”

胡平建介绍,在具体措施上,将联合交通部门制定景区周边交通疏导方案,增设临时停车场和接驳车,推广智慧停车系统,并完善旅游厕所、医疗点和无障碍设施建设,提升游客体验。在“十一”黄金周前,结合博主、网红流量多点位、多渠道开展参与体验香巴拉人文风光短视频宣传。同时开发差异化、沉浸式体验项目,打造特色夜间经济,培育高品质文创产品,增强二次消费吸引力等。

图片来源:乡城县委宣传部、乡城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文化旅游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