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亩育苗地,大概能育出400万至500万株苗子。
川观新闻记者 宁蕖
5月12日,走进团结村蔬菜育苗基地,村民们正熟练地在育苗流水线上操作,将蔬菜种子和有机土填进育苗盘后,再将育苗盘移至大棚内,给种子提供温暖的孕育环境。
这座高原上的“蔬菜工厂”,正用育苗田“育”出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我们用了十亩地来育苗,大概能育出400万—500万株苗子,提供给全县种植户,大概能种1500余亩。”丹巴县宏杨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廷文介绍说,“蔬菜成熟后,没有销售渠道的公司也可以回收。”
务工村民熟练地在育苗流水线操作。
丹巴县地处河谷地带,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适宜蔬菜生长,但以往,“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方式导致产量不稳定,也缺乏销售渠道。
今年以来,采取统一育苗、统一供应的模式,丹巴县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市场指导,确保了蔬菜品质和产量。
“我们采用优质的机质土育苗,这种土培育出来的苗子粗壮,根系发达,种植成活率能达到98%,产量也会更高。”杨廷文介绍。
此外,丹巴县为鼓励农民种植多样化蔬菜品种,积极开拓多元化销售途径,帮助村民将优质蔬菜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下一步,丹巴县还将不断优化蔬菜产业结构,提升蔬菜品质和品牌影响力,让‘绿叶子’变成乡村振兴的‘金叶子’。”丹巴县农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