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200个文化旅游资源 理塘聚力打造文旅品牌

2025-07-07 16:56:3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吴忧叶强平 川观新闻·甘孜观察 杨孟双

叶强平 川观新闻·甘孜观察 杨孟双

近日,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景区唐卡馆内两名来自湖南湘潭的游客,在当地藏文书法家的指导下,认真临摹藏文。

游客学藏文书法—身体健康

景区内,藏文化无处不在。

康巴人博物馆、藏医藏香馆、藏戏馆、民族服饰旅拍店,以及藏文书法、唐卡、石刻等特色文化的若干个小型主题博物馆……

“这些民族服装非常精美漂亮,穿上它们,就有种融入当地的感觉。”在勒通古镇•千户藏寨景区的“哪吒旅拍”里,来自山东省济南市的游客吴小姐正挑选着心仪的藏装。来这里旅游,拍一套藏服写真,几乎已经成为来理塘旅游年轻人的“标配”。

在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古建筑错落有致,人群熙熙攘攘。身着藏族服饰、妆容精致的游客穿梭其中,在摄影师的指导下不断摆出不同造型,满心期待着收获地道、“出片”的旅游体验。

在G318旅行记忆微博物馆一楼,理塘“妈妈树”非遗工坊内洋溢着欢声笑语。游客们正在亲身体验“妮热”的魅力,从触摸带着高原阳光气息的柔软羊毛,到尝试搓捻毛线、感受天然植物染料的奇妙变化。

刚体验完“妮热”制作的刘小姐高兴地说:“我很喜欢这里的手提包,纯羊毛手工制作,时尚还不贵,我会多买几个回去送给亲朋好友。”

纯羊毛手工制作

目前,理塘县“妈妈树”非遗工坊结合旅游、餐饮、旅社等多业态融合发展,通过“旅游+非遗”融合型旅游模式,实现本地文化资源与旅游要素的深度融合。

勒通古镇•千户藏寨是理塘着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创新文旅业态的一个生动缩影。

“八·一”赛马会也不断突破业态。

草原赛马会

“赛马对于理塘人来说,就是血管里响着马蹄的声音。”理塘县赛马协会会长洛绒桑表示,“由于海拔高,大多数游客只是路过此地。那么,如何把游客留下来呢?我们选择深挖文化内涵,通过传承赛马文化,让游客愿意驻足停留。”

每年的“八·一”赛马会,来自西藏、青海、甘肃等地的上千匹马驹都会齐聚理塘,开展草原赛马、马上竞技、马背漫游等活动,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沉浸式体验高原马术的“速度与激情”。

“通过赛马会,我们构建起‘赛事+文化+旅游+商业’生态圈。”理塘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刘继伟介绍,赛马会期间,搭配格萨尔文化展演,农特产品、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展销等活动。

据统计,2024年理塘“八·一”赛马会通过赛事直接收入、产业链延伸收益、品牌溢出效应等,共带动近4000万元的文旅经济,其中仅马匹交易就实现500多万元。

马技表演

“我们正在申报国家级非遗品牌,扩大民族文化影响力。”理塘县文旅局非遗股股长阿加拉姆说,届时,理塘“八·一”赛马会将打造成为集民间游艺、民族歌舞、物资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民族民间盛会。

作为大香格里拉环线上重要节点的理塘县,有超过5200个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理塘县以“文旅体农商”融合为载体,以多元精品线路全域推进,沿G318最美景观大道川藏线理塘示范段,建设集文旅融合、交旅融合及“科技+旅游”“生态+旅游”“数字+旅游”为一体的公路示范段项目。

数据显示:2023年,理塘县成功创建四川省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四川省第四批全域旅游示范区;2024年,理塘县荣获中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双项称号。2025年1至6月,该县接待游客116.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8%和15.85%。

“未来,我们将锚定‘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新坐标,重点打造‘格聂神山・生态天堂’‘勒通古镇・康巴秘境’‘无量河谷・草原牧歌’三大文旅品牌,力争到2030年旅游人次突破千万,旅游收入超百亿元。”理塘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泽仁友呷在理塘县“十五五” 文旅专项规划座谈会上表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