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办实事:家门口的15天课堂

2025-07-16 11:49:2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吴忧泽仁央金 邓思璇 杨林韵

夏日的甘孜州道孚县麻孜乡油龙村村委会,往日肃静的会议室此刻人声鼎沸。二十多张会议桌整齐排列,26名孩子埋首书本,稚嫩的提问与耐心地讲解交织——“麻孜乡油龙村2025年夏季暑期作业辅导班”正热闹开课。这个辅导班由村支部书记翁呷与第一书记罗绒拥吉发起,靠私人筹款支撑,2名返乡大学生的加入,让它成了孩子们假期里的“知识港湾”。

麻孜乡油龙村2025年夏季暑期作业辅导班

难题催生行动:解民忧的“暑假关怀”

油龙村不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暑期照料成了难题。“最怕孩子暑假‘放野马’,作业没人管,安全更悬心。”村支部书记翁呷的话道出了村民的焦虑。每年暑假,孩子独自在家、作业堆积的情况,总让在外务工的家长牵挂。与驻村第一书记罗绒拥吉沟通后,两人决定盘活村里的大学生资源办辅导班。场地用村委会会议室即可解决,可师资和经费成了坎。“群众有需求,就得想办法。”两位书记率先自掏腰包,又多方筹措,很快凑齐了启动资金。这份源于责任的“自掏腰包”,迅速化作服务群众的实在行动。

麻孜乡油龙村2025年夏季暑期作业辅导班的户外课堂

青春力量返乡:知识在乡情里流动

辅导班能顺利开课,多亏了两位“特殊老师”——暑假返乡的2名女大学生。听说村里要办辅导班,她们毫不犹豫主动请缨:“在外学了那么多,能回家帮弟弟妹妹,特别有意义。”课堂上,她们总能把难题讲得生动有趣,复杂的数学题,用村口果树作例子;生涩的作文,从熟悉的油菜花田讲起。孩子们渐渐敢提问了,遇到不懂的,总追着“大姐姐”问个不停。知识在笑声中传递,更在乡情里扎了根,成了乡土人才振兴的鲜活注脚。

返乡女大学生辅导孩子学习

家长心安,孩子进步:小课堂藏大希望

辅导班将持续开班15天,每天2小时,在村里激起了不少的涟漪。“以前把孩子锁在家,干活都不安心;现在有地方去、有人管,打工也踏实了!”一位在外务工的家长难掩激动。对留守儿童家庭来说,这课堂既解了作业辅导的急,又消了安全看护的忧。孩子们的变化更喜人,从面对难题时的畏缩,到主动提问、独立思考,学习习惯悄悄变好。“以前不会的题只能等,现在随时能问,再也不怕了!”一名四年级学生的话,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

认真做作业的孩子们

村委会议室里,琅琅书声格外动听。这“家门口”的辅导班,早已超越课业辅导本身:它回应了乡村家庭的迫切需求,为留守儿童撑起安全的学习天空;盘活了本土青年人才,让大学生有了反哺家乡的平台;更诠释了基层党组织“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担当。(文/图 泽仁央金 邓思璇 杨林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