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至8月17日,以“浙巴少年手拉手·文化共融心连心”为主题的巴塘县“浙里石榴红”——“淳巴连心·青春同行”青少年代表交流交往交融活动在杭州正式启动。来自四川巴塘的中小学生们跨越千里,在浙江开展一场意义非凡的研学交流,亲身感受科技魅力、追寻红色印记、体验传统文化,深化川浙两地青少年情谊。
巴塘学子走进江南红巷
活动期间,巴塘学子深度参与多项主题研学活动。科技探索之旅中,孩子们走进中国低碳博物馆,通过互动展项了解全球气候行动与个人环保责任;在浙江萧山机器人小镇,近距离观察工业机器人运作,体验AI编程;于浙江省科技馆亲手操作科学装置,解锁物理与航天奥秘。第一次亲眼见到这么多高科技的丁真拥金同学兴奋地说:“博物馆里的互动项目太有趣了,特别是机器人小镇,那些机器人会跳舞、会搬运东西,感觉未来就在眼前!”
巴塘学子走进浙江萧山机器人小镇
红色教育浸润心灵,学员们走访杭州市江南红巷革命旧址,聆听先烈事迹,感悟初心使命;在钱学森故居,透过珍贵手稿感受科学家的赤子情怀;赴杭州岳飞庙,从《满江红》词意与历史遗存中体悟精忠报国的精神传承。在岳飞庙前,来自巴塘县小学的洛松平措同学感慨道:“以前在课本里读到过《满江红》,今天站在这里,听着讲解员讲述岳飞的故事,那种‘精忠报国’的精神特别震撼我,也让我更懂得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巴塘学子走进中国低碳博物馆
传统文化体验成为亮点。学员们参与王星记扇文化非遗体验,亲手绘制传统纹样,体悟“扇小乾坤大”的文化内涵;在宋城一日营中,通过动态《清明上河图》、活字印刷实践等,沉浸式解码宋代商贸繁荣与科技艺术成就。“自己动手画扇子特别有意思!”正在体验王星记扇绘制的拥金拉曾同学开心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老师教我们画的是杭州的荷花和巴塘的弦子图案,感觉把两个家乡的美好都融合在这把小扇子上了。”
杭州学生丁城溢写给巴塘学生丁真达哇的信
生态课堂设在杭州长桥极地海洋公园,学员们观察极地动物习性,参与生态模拟实验,深化对海洋保护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知。
“川浙少年手拉手・文化共融心连心”青少年手拉手活动现场
活动还举办了“川浙少年手拉手·文化共融心连心”开班仪式,两地青少年通过破冰游戏、结对分组、才艺展示与集体绘画创作迅速拉近距离。研学行程将科技探索、红色教育、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有机融合,为川西高原的青少年打开了认识当代发展、厚植家国情怀的窗口。
巴塘学子走进浙江省科技馆
几天的学习交流,班主任志玛老师深有感触:“这几天,我亲眼看到孩子们眼睛里闪烁的好奇和兴奋。科技馆里的惊叹、非遗体验时的专注、与浙江小伙伴合作时的默契,这些都是课堂里难以获得的宝贵经历。活动不仅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更重要的是在共同学习和生活中,那份真挚的情谊和相互的理解正在生根发芽,这正是民族团结最生动的课堂延伸。”
巴塘学子走进钱学森故居
共青团巴塘县委副书记兰思淼表示:“此次活动旨在为两地青少年搭建友谊桥梁,播撒团结、友爱、进步的种子,深化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次培养时代新人的生动实践。孩子们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滋养,在交流互动中碰撞火花,于文化殿堂中感受魅力——每一步行走、每一次交流、每一场体验,都让浙巴两地青少年手拉得更紧,心贴得更近,情融得更深!”
巴塘学子体验非遗扇文化
巴塘学子走进海洋公园
(供稿/图 巴塘团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