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欣 张鑫 川观新闻·甘孜观察 张莹
连片花椒林。
初秋时节,泸定县兴隆镇化林村的山坡上,连片花椒树挂满“红宝石”,田间地头、漫山遍野弥漫着浓郁的椒香。村民们借着晴好天气,忙着采收、晾晒、分拣花椒,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规模种植效益显,“正路椒”香飘市场
近年来,在泸定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化林村紧扣乡村振兴主线,把花椒作为“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来抓。经过多年发展,化林村现有花椒3500余亩,种植户200余户。这里以“正路椒”为核心品种,其椒多为小粒并蒂附生,因油重粒大、色泽丹红、芳香浓郁、香麻可口而深受市场青睐。
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可观效益。据了解,去年,全村花椒产量约96万斤(湿椒),产值达670万元。今年产值有望增至850万元,户均增收逐年上升。
精细管护结硕果,椒农笑迎丰收年
丰收的喜悦,源于椒农们日复一日的精心耕耘。种植户余红分享了她的管护心得:“生长季节,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防治病虫害,每年追肥两次补充养分,及时除草避免争肥,还要定期修枝保证通风透光,这样才能产出好花椒。”
村民采摘花椒。
“你看这个花椒,颗粒多大、颜色多正,一亩地能收五百多斤。今年价钱好,比去年收入增加近两成!”种植户李永平正精心筛选刚摘下的花椒,晒得通红的脸上笑开了花,他捧起的花椒,黑亮的籽裹在鲜红果皮里,轻轻一碰便散发出呛鼻的麻香。
在种植户吴丽的15亩花椒园里,10余名工人正紧张有序地采摘花椒。“今年花椒品质不错,亩产约500斤。为赶在一个月内摘完,每天投入10人以上,人均采50多斤。”尽管额头渗着汗珠,吴丽的喜悦溢于言表,“毛收入差不多能有七八万元。”
科技赋能破难题,产业链延伸价值增
花椒。
采收花椒是件“苦差事”,椒农在狭小的树缝间穿梭,指尖划过带刺的枝丛。但花椒林里总能传出爽朗的笑声——因为大家知道,这小小的花椒是增收致富的“金疙瘩”,更是乡村振兴的“摇钱树”。
曾经,大规模晾晒是椒农的头疼事。如今,科技进步让难题迎刃而解。在泸定县飞越岭专业合作社的加工车间里,10台烘干设备满负荷运转,鲜椒经分拣、烘干、筛选后,变成色泽鲜红、香气浓郁的干椒。
“以前鲜椒卖给收购商,一斤最多卖10块钱,加工成干椒后,一斤能卖50块钱左右,附加值翻了5倍多。”合作社负责人何佳林介绍,加工后的花椒便于储存运输,能延长保质期,满足市场长期供应需求。“农户送来的鲜椒,我们马上放入烤椒桶烘干,彻底干燥后打包储存,销售时再筛选。烘干机既保证了花椒的色泽,也守住了品质。”
从漫山遍野的红,到加工车间的繁忙,再到不断攀升的产值,化林村的花椒产业正沿着规模化、精细化、科技化的道路稳步前行,为村民铺就了一条坚实的增收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