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甘孜观察 杨孟双
8月30日,2025康定情歌国际音乐节在折多河畔圆满落幕。作为甘孜建州75周年的重要文化献礼活动,该音乐节以“情歌”为起点,延伸至多元文化展示与文旅协同发展领域,不仅是一次集中的文艺呈现,更成为康定锚定文化传承与文旅升级目标、推动城市品牌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践。
活动现场
为何办:锚定双重目标——文化传承与文旅升级的必然选择
从发展背景看,举办此次音乐节并非偶然,而是康定基于自身资源禀赋与发展需求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康定文旅产业已形成坚实基础——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1305.5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5.77亿元,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旅游百强县市”,2024年至今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05场、惠及群众180万人次。在此基础上,通过音乐节进一步活化非遗资源、整合文旅要素,为康定从“文旅大市”向“文旅强市”蓄力。
野人海
从核心目标看,此次活动承载着两大使命:一是文化活态传承,康定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让传统婚俗、服饰、音乐走出博物馆,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体验,是此次音乐节的重要出发点;二是文旅深度融合,康定虽以“情歌故乡”闻名,但需通过系统联动打破“单一景点吸引”模式,将城区空间、景区资源、文化活动串联成全域旅游链条,强化“浪漫康定”品牌的辨识度与吸引力。
如何办:以创新破题——文化生动表内涵全域联动筑内核
大型木雅婚礼搬上舞台,为传统婚俗添“新”韵。
本届音乐节以“木雅婚俗”为核心载体,跳出传统“展演”模式,创新采用“情歌叙事剧”形式,将木雅服饰、建筑特色与婚俗礼仪融入剧情。开幕式上,99对新人身着木雅传统藏装上街巡游,既还原了木雅婚俗的仪式感,又让1万余名沿途群众直观感受文化的魅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99对新人巡游
全域场景互动,让城市成为“浪漫体验场”。为避免活动局限于舞台,音乐节将浪漫氛围延伸至城区各个角落:折多河沿线5座桥梁铺设“爱的纹理”地贴,引导游客沿河道动线体验城市景观,“尕尕卓卓”城市IP、彩虹桥风车墙、情歌主题海报等打卡点,累计接待打卡游客超5000人次,让“浪漫”从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场景。
同时,全民互动模式进一步提升参与感:溜溜城设置的“康定情歌王PK直播间”通过抖音平台实时直播,累计观看量超2万人次,沙洋行等6个点位每日开展12场次“经典荧幕情侣COSPLAY快闪”,覆盖游客2万余人次,让市民与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跨文化音乐表达,更让“情歌”唱响多元共鸣。
音乐演出环节兼顾“传统根脉”与“国际视野”:藏族歌手昂萨与波兰歌手菲利普以汉语、藏语、波兰语混编演绎《康定情歌》,让这首“世界的情歌”在故乡奏响跨文化共鸣;王睿卓、傲日其愣等歌手带来传统民族音乐,阿尔法演绎流行曲目,覆盖不同群体审美需求;民族“新声代”音乐人演出中,梵音舍、Wings等乐队表演《总有人在康定为你唱歌》《扎西德勒》等原创曲目,为活动注入年轻活力。
成效如何:数据印证价值——文旅协同擦亮“浪漫康定”名片
2025康定情歌国际音乐节的成功,并非只停留在活动落幕时的热闹,更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文旅价值与品牌影响力——这份实效,正通过具体可感的数据反馈与多维度的传播效果清晰呈现。
从文旅消费的实际拉动来看,截至2025年8月,康定市年度累计接待游客1013.7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1.08亿元,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65.92%、64.76%,文旅产业的恢复性增长态势持续稳固。
街上游人如织
尤其在8月29日至30日,短期带动效应更为突出:住宿市场需求显著攀升;景区客流与音乐节热度形成双向共振;作为串联全域文旅资源的“纽带”,“爱情护照”累计发放1000余本,直接带动餐饮、文创、本地特产等关联消费,顺畅打通“活动引流—消费转化”的闭环。
在品牌传播层面,成效同样亮眼。音乐节举办期间及后续周期内,多家央媒、省媒聚焦报道,“2025康定情歌国际音乐节”话题在微博、抖音等平台累计阅读量超300万次,覆盖文旅爱好者、年轻消费群体及跨区域潜在游客等多元人群,进一步夯实“浪漫康定”的城市品牌辨识度与市场记忆点。
从文化传承到文旅带动,从市民参与到国际关注,2025康定情歌国际音乐节更探索出一条“以文化活动为纽带、整合全域资源、推动文旅协同”的发展路径,为康定建设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