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来的方润根 为何成为甘孜州教师心中的“一面旗帜”

2025-09-08 18:45:4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吴忧川观新闻·甘孜观察  张莹

川观新闻·甘孜观察  张莹

现场图片。

9月8日,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甘孜州以“学习新思想,争做教育家”系列活动第一期——“我眼中的方润根”为主题,在泸定县举办专题活动。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主会场设在泸定中学学校礼堂,全州其余17个县(市)教体部门和海管委社事局同步设立分会场,数千名教育工作者跨越山川阻隔,共同参与这场聚焦教育初心与使命的活动。

在这个特殊时刻,聚焦一位教育帮扶人物,无疑为教师节增添了别样的温暖与力量,也让记者不禁思考:为何要将目光聚焦于方润根?这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意义?

方润根的故事,要从2022年说起。2022年8月,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副校长方润根接受组织选派,在中组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的安排下,从1700公里外的杭州市来到了大渡河畔、贡嘎山下的“红色名城”泸定县,担任泸定中学校长,开启了为期3年的帮扶工作。

他创新推行“一体化”办学模式,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跟岗锻炼,开展专家讲座和教师生涯规划,借助杭州、成都优质教育资源的“传帮带”,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方润根的带领下,泸定中学从教育理念、办学模式、体制机制,到教风学风、课堂改革、教师发展,实现系统性重塑与跨越式提升。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教育家精神如何扎根高原?

走进泸定中学礼堂,台下座无虚席,随着活动正式开始,开场播放的视频短片缓缓映入眼帘,短片中,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一句句质朴的话语,让现场不少教师眼眶湿润。

随后,泸定县委教育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李鹏率先发言。他从教育管理角度指出:“方润根老师的事迹为我们提供了鲜活范例。在民族地区办教育,既需制度约束,更需情感温度。”他特别提到,泸定中学高考本科上线率从2023年的30%,跃升至2024年的70.6%,再到2025年的88%,实现连续大幅增长,成为优质教育帮扶的生动印证。

杭州学军中学支教教师佘克岩结合自身经历,讲述初到高原面临的语言、气候等挑战,以及在方润根精神感召下克服困难、全心投入的心路历程。泸定中学语文教师李琪则从教学实践出发,分享如何将方润根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因地制宜调整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甘孜州教体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拥海龙则表示,方润根身上所体现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勇于创新、廉洁从教等品质,正是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生动诠释,弘扬这种精神,对提升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素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何聚焦“我眼中的方润根”?甘孜教育需要“可见的榜样”。

作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甘孜州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职业认同感不强、理念滞后、创新不足等挑战。在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战略、推进新时代甘孜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树立榜样、激发内力尤为迫切。

方润根的事迹,恰如一面旗帜,从教育管理、支教奉献、教学实践和精神引领等多个维度,为当地教师提供可学可做的方向和路径。此次活动通过对“方润根精神”的多维解读,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注入新动能,为教师们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和路径,有助于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方润根式的好老师,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我们每一位教育人的自觉追求。希望全州教育系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感悟感动转化为实际行动,将榜样力量转化为实干动能。”甘孜州委教育工委书记、州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德强表示,将持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努力为大家创造更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尊师重教在康巴大地蔚然成风,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甘孜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图片来源:甘孜州教育和体育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