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苏菡 根呷 王凯 川观新闻·甘孜观察 张莹
海惠健康力量双美爱心行动走进湾坝合影留恋。
9月6日至7日,九龙县湾坝镇的山野间回荡着篮球撞击地面的脆响、孩童的欢笑声与悠扬的歌声。海惠“健康力量双美爱心行动”在此落地,这场集体育竞技、文化展演、公益帮扶与乡村体验于一体的盛会,不仅为偏远乡镇带来了热闹,更以精准务实的行动,为“美丽乡村·美丽心灵”的愿景写下了生动而厚重的注脚。
6日清晨,湾子村清脆李基地里的果香与人群的笑语交织。满载爱心物资的车队刚从成都抵达,早已等候在此的志愿者便热情上前,一边引导众人参观基地,一边细致讲述湾坝的人文历史与自然风貌。
这份“初见即温暖”的氛围,也为整场活动奠定了质朴而热烈的基调。在现场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这场活动的价值远不止于“两天的热闹”,而是从文化、产业、民生三个维度,为湾坝的长远发展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赛场与市集:让乡村活力“看得见、摸得着”
当天上午,湾坝中学操场上的开幕式将氛围推向第一个高潮。最令人动容的是公益项目需求发布环节——“我们想要更专业的篮球训练装备,想让合唱团的歌声被更多人听见!”青少年代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道出了乡村孩子对梦想的渴望。
开幕式一结束,湾坝中学篮球场便即刻变身“热血战场”。运球、突破、传球、投篮,球员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干脆利落,场边观众的呐喊声、加油声几乎要盖过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中场休息时的“三分投篮”互动更点燃了全场热情,孩子们踮脚投球的认真模样、成年球员舒展扣篮的精彩瞬间,引得观众连连惊呼,清脆的笑声洒满整个球场。
集市人气爆棚。
篮球场的热闹之外,另一侧的美食节与农产品市集同样人气爆棚。腊肉、香肠、中藏药材等当地特产整齐码放,村民们支起灶台,现场制作青稞饼、酥油茶、手工月饼,浓郁的香气引得来人纷纷驻足。
湾子村村民罗中吃哈笑着告诉记者:“以前这些东西都是自家吃,没想到今天卖了不少,还有人问能不能长期买,真是太开心了。”
记者现场看到,市集的意义不仅是“卖货”,更为湾坝的“土特产”搭起了对接外部市场的桥梁,让村民实实在在看到了“家门口增收”的可能。
乡村音乐节现场。
而当晚的乡村音乐节则成了“情感粘合剂”。专业音乐人与本土演员轮番登台,悠扬的藏歌、欢快的民谣在夜空下回荡,陌生的人们随着节奏轻轻摇晃,在歌声与笑声中逐渐熟络。此刻的湾坝中学操场,不再是单纯的活动场地,更成了城乡文化交融的“共享空间”。
精准帮扶:把温暖与干货“送进心坎里”
如果说6日的活动是“点燃热情”,那么7日的帮扶行动则是“精准滴灌”。清晨,云海徒步队伍向青海子进发,队员们一边欣赏着山间的壮美云海,一边听向导讲解当地的生态保护与民俗文化。
海惠健康力量志愿者委员会秘书处张锐说,“这是我第一次在高海拔地区徒步,虽然走的有点累,但是可以看到这么绝美的山水和云海,我觉得以前都值得了!”
这场徒步不仅是“体验”,更是一次双向的“文化交流”——外来者感受湾坝的生态之美,当地人也在与外界的交流中重新认识家乡的价值。
医疗团队为村民做检查现场图片。
与此同时,“健康湾坝”与“希望湾坝”行动在镇里同步开展。乡镇卫生院内,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杨庆带领团队为老人量血压、做检查,耐心解答“高血压该吃什么药”“关节痛怎么保养”等问题。
“这是我第一次来湾坝,这里民风淳朴,能为乡亲们做点实事很有意义。”杨庆说。从城里的大医院到乡镇卫生院,医疗专家的到来,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专业诊疗,更让“科学健康观念”在基层落地。
在家庭教育代表家中,“希望湾坝”走访团队与老人、孩子围坐交谈,分享家风家教心得。湾坝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李嫚在参与分享会后颇有感触,“以前总想着‘引导学生守规则’,今天才明白,先共情、再沟通,建立情感联结比单向说教更有效。”
合影留恋。
这种“接地气”的教育分享,没有空泛的理论,全是可直接套用的“干货”,真正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打开了新思路。
两天的活动虽已落幕,但篮球场上的热血、市集里的烟火、诊室里的叮嘱、分享会上的感悟,却已深深扎根在湾坝。这场“双美爱心行动”的价值,远不止于“带来了什么”,更在于“唤醒了什么”——它唤醒了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自信,激活了乡村产业的内生动力,更让“美丽乡村·美丽心灵”的愿景从“口号”变成了可触摸的现实,而这份温暖与希望,将在一次次的“接力”中,让湾坝的明天更美好。
图片来源:九龙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