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县麦坝村驻村记:路畅 业兴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9-13 19:18:1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吴忧川观新闻·甘孜观察  洛绒尼玛  张莹

川观新闻·甘孜观察  洛绒尼玛  张莹

9月12日,记者来到新龙县麻日乡麦坝村,海拔3400米的高原上,凛冽的风裹挟着寒意。走进村委办公室时,映入眼帘的是堆满各类材料的办公桌,文件、报表、项目计划书有序地摞成小山,一本摊开的驻村工作日志上,密密麻麻写着每天的工作记录。

泽汪拉措驻村工作日志。

正当记者疑惑这位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强度时,一位身材娇小、扎着利落马尾的藏族女性快步走了进来。“实在抱歉,刚处理完村里的野生动物袭击牛的问题,久等了。”

作为新龙县委统战部派驻麦坝村的第一书记,泽汪拉措和驻村队友以四季为笺、以汗水为墨,在雪域高原上书写着属于基层工作者的为民答卷。

修通“民心路”:从泥泞险途到平安坦途

“你看现在这条路多平整。”跟随泽汪拉措走访时,她指着脚下新铺的沥青路对记者说,“但2023年9月我刚来时,这条路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麻日乡麦坝村。

“记得第一次和驻村队友去中立组走访,去时烈日当空,尘土飞扬;回来时突遇暴雨,泥浆直接没过了膝盖,碎石不断从山坡滚落。”泽汪拉措回忆,“我们三个人互相搀扶着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当时我就想:这不仅是连通村活动室的路,更是老百姓每天都要走的路,一定要想办法修好。”

随即,泽汪拉措与队友扛着测绘仪一寸寸丈量这条路,把村民的出行困难写成报告。在乡里积极争取、县里高度重视,加上乡村振兴政策支持,终于启动了道路维修和边坡整治工程。

“现在你看到的防护网和沥青路,不仅守护着出行安全,更承载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每当我走在这条路上,就会想起那句话:路修通了,心也就连通了。”泽汪拉措说道。

夕阳为新铺的沥青路镀上琥珀色的光晕。

这条路的变迁,正是麦坝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生动体现。

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坚持党建引领,自2023年9月开展驻村工作以来,麦坝村共组织开展学习活动24场次,进行15次学习心得交流,有效提升党员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精心策划会议和党课内容,召开党员大会8次、支部委员会24次、上党课8次、主题党日活动24次,通过规范化建设不断夯实组织根基,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激活“产业路”:从单一种植到多元增收

金秋时节,麦坝村的油菜田里一片金黄。走在如今的麦坝村,不仅能感受到路的变迁,更能亲眼看到产业发展给村庄带来的活力。

乡村振兴,产业必须走在前。立足麦坝村资源和产业基础,2024年制定《麦坝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六项重点工作和九项任务清单,积极申报“双百工程”等项目。

“以前地里种青稞,一年忙到头也就够自家吃,现在流转给合作社种油菜,坐在家里就能收钱!”在油菜田边,村民阿扎一边采摘成熟的油菜籽,一边算起了增收账。

驻村工作队开展秋收帮扶活动。

得益于土地流转政策,村里23户村民将114.41亩闲置或低产土地,以每亩每年750元的价格流转给专业种植合作社,发展特色油菜种植,每户每年就能稳定增收3730元以上。

然而,产业发展的“引擎”不止油菜这一个。在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麦坝村的产业版图正一步步扩大:

——以“企业 + 村民”模式带动玉米产业,18户三年土地流转费148230元;

——试种紫色苜蓿饲草,实现26250元项目补贴分红;

——将光伏资金收益3万元用于洛鲁组15公里道路维修,6.6万元安置公益性岗位11个,既改善了基础设施,又增加了村民就业。

织密“治理网”:从粗放管理到精细服务

“咱们不仅要修路、搞产业,更要让村子变得更美、更和谐……”9月13日,麦坝村村委会院子里人头攒动,全村老少齐聚一堂,正在召开村民大会暨麦坝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及双百工程项目建设推进会。

泽汪拉措站在简易讲台前,手里拿着扩音喇叭,正向村民们详细介绍着接下来的发展规划,村民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发出赞同的掌声。

“法治是根基,数据是眼睛,调解是纽带。” 泽汪拉措向记者坦言。

近年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以党建为引领,将治理创新融入村庄的每寸土地。记者走访时发现,村口的法治宣传栏前,总有村民驻足阅读用藏语互相讨论条款;在村委办公室,厚厚的台账里,每栋房屋的位置、结构、产权信息清晰可查……

麻日乡麦坝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及双百工程项目建设推进会。

在法治建设方面,麦坝村通过举办宣讲大会、发放宣传资料、入户讲解等方式,加强对村民的法治宣传教育,已累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5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引导村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与此同时,村里按照“一房一码、一房一图、一房一档”的要求,对全村房屋及实际居住人员基础数据进行核实登记,完成3个废弃墙面、4个危旧空房、4个集体用房、60栋房屋和224名实际居住人员的信息采集工作,为乡村治理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持。

村民赠送锦旗。

此外,驻村工作队坚持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依托“万事有解”思维,积极配合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7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维护了村庄的和谐稳定。

回顾两年驻村时光,泽汪拉措感慨道:“驻村工作复杂艰巨,但也让我收获了很多成长与感动。今后将继续加强学习,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不断积累经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与其他驻村干部交流,借鉴优秀做法,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