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甘孜州委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用青春的力量共绘“同心圆”

2025-09-30 16:12:3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吴忧杨财婷 川观新闻记者 宁蕖

杨财婷 川观新闻记者 宁蕖

“浙里石榴红·同心享亚运”2023年浙甘青少年同心营活动启动仪式。

9月29日,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成都举行。共青团甘孜州委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过去三年来,共青团甘孜州委依托浙江省对口支援机制,通过实施浙甘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项目,探索形成了“机制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育”的对口支援新模式。三年来共组织线上线下活动覆盖青少年群体超2.5万人次,构建起了具有示范效应的跨区域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模式。

“走新”更“走心”

打造线上线下协同育人新格局

“发达地区的营销管理模式,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去年9月,共青团甘孜州委组织60名甘孜州创新创业青年、青联委员、西部计划志愿者等前往杭州、上海开展交流研学。

活动结束后,甘孜州创业青年扎西动珠感觉收获颇丰,“我将把这次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我的创业中,也会教给身边更多的伙伴。”

通过实施“千人研学计划”,三年来,团州委分3批组织3132名青少年赴长三角地区开展研学,设计“红色传承”“科技创新”“文化溯源”3条精品线路,开展情景教学68场次。

育人场景不仅局限在线下,线上,覆盖面更广的“石榴籽一家亲”书信交流活动也在进行。

年初,在甘孜州乡城县与浙江省之间,一场跨越千里的青少年书信交流活动温情开展。

乡城县城关小学的孩子们满怀热忱,用稚嫩的笔触写下对浙江小伙伴的问候与祝福。信中,他们热情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分享藏乡田园独特的民俗文化与壮丽的自然风光。

收到信件后,浙江的青少年们纷纷提笔回信。他们以真挚的文字回应乡城小伙伴的热情,分享浙江现代化都市的繁荣景象、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文化:杭州西湖的婉约韵味、宁波港口的繁忙景象,都在信中一一呈现;此外,双方还交流学习心得、生活趣事,让友谊在笔墨间不断升温。

截至目前,浙甘两地214所学校2.1万名小学生结对通信,累计寄送书信4.3万封,创作民族团结主题绘画作品5800幅。

“石榴籽一家亲”书信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地青少年之间的友谊。

一封封书信的往来,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浙甘两地的孩子们在相互了解和交流中,共同书写这民族团结的新篇章。

此外,依托“青年大学习”网络主阵地与青年马背宣讲队、青年背包宣讲队、民族团结青骑兵等基层宣讲品牌,甘孜州以帐篷流动课堂、围炉讲堂的形式,分类分层次开展民族团结专题宣讲2000余场次,覆盖青少年5万余人,将理论知识延伸到学校课堂、田间地头、边远牧区。

“访古”也“知今”

构建文化浸润新场景

“这次研学之旅是难忘的,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馆这些点位,让我看见了我们的‘精神家底’。”在参加了石渠、德格两县青少年赴北京开展的研学交流活动后,来自石渠县的扎西巴登这样说道。

甘孜州高校、中职师生赴浙江、上海开展实践研学活动。

在一场场研学活动中,团州委注重“以史育人”,组织参观了良渚博物院、杭州国家版本馆等文化地标,此外,还开展中华文明探源活动。让青少年们在一个个历史场景中,体悟中华文明。当他们站在这些历史的坐标上,看到的便不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是自己与这片土地深刻的联结。

此外,研学活动还注重现实与实践,通过参观抖音电商直播基地、举办“数字中国”主题讲座等,让青少年们亲手触摸数字经济的脉搏。在直播基地的选品台前,他们能直观看到传统手工艺品如何通过镜头走向全国,理解“流量”背后的文化传播新路径;在主题讲座的互动环节,他们围绕“AI如何保护非遗”展开讨论,将历史课堂上学到的文明知识与当下的科技工具结合。这种“行走的实践课”,不仅让他们看清文化传承的现代表达,更能激发用创新方式守护中华文明的责任感,让古老智慧在青春的思考与行动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当下”与“未来”

建立交往交流交融长效机制

“研学活动中,我们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江南造船厂,让我深刻感受到先驱们为国家的独立和复兴,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作为青年教师,这不仅坚定了我的理想信念,丰富了我的教学案例,也让我更为深刻地领悟到教书育人的使命和责任。”参加了一场研学活动后,四川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总支书记陈泓任表示,“未来,我将继续保持爱心、忠心、信心、热心,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标和己任,让更多的有志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孩子们展示书信。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青春因交流而共鸣。在一次次的行走中,这样的力量正在汇聚。

“踏上浙江的土地,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与甘孜州大不相同。在西湖博物馆,历史文化底蕴令人惊叹。吉利集团和抖音电商直播基地让我们看到创新技术与高效管理的力量。浙江大学里,优秀学子奋笔疾书的场景令人备受鼓舞。在时代快速发展的当下,我们既要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也要借科技之力创新融合。今后,我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将所学用于家乡建设,为家乡发展献力。”甘孜职业学院教育体育系益西康珠说。

除了开展系列交流活动,还要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

“浙里石榴红·同心享亚运”2023年浙甘青少年同心营活动。

过去三年,团州委促成杭州、甘孜两地97名创业青年签订合作协议12项,引入浙江电商企业落地甘孜建立实训基地3个。与共青团浙江省委签订《浙甘青少年交流结对协议》,建立定期互访、人才共育等6项机制。协调杭州市青企协赴甘孜考察11次,促成文旅合作项目5个,带动当地农特产品销售超800万元。

“未来,我们将深化资源整合,搭建更多体验平台,继续推动青少年民族团结工作向纵深发展。”共青团甘孜州委书记刘骏表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