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夜的白玉县,室外气温已逼近零下,但县中学教学楼里依然灯火通明。这两天,初三“武侯班”教室内,藏族学生多吉扎西正专注地演算数学题,当得出正确答案时,他兴奋地举起练习本:“王老师,这道一元二次方程题我做出来了!”正在巡课辅导的“老师”王伟鹏立即上前,在《每日辅导跟踪表》上为他郑重贴上一颗红色五角星。

王伟鹏正在给学生们开展辅导专班
这个温暖瞬间,是武侯区第七批对口支援工作队开展教育精准帮扶的生动缩影。自10月中旬启动“武侯班”晚自习辅导专班以来,这样的场景每晚都在上演。值得一提的是,承担此项精准辅导任务的“教师”,均是从工作队中精心遴选出的文化层次高、辅导能力强的骨干队员。

辅导现场
通过“小班精准盯防+当日知识闭环”的创新模式,10名原本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最近一次月考中取得了突破性进步——数学基础题正确率较开学初提升28%,英语单词听写正确率从不足50%跃升至76%,真正有了大的提升和进步。

辅导现场
“过去晚自习,学生作业完成率不到六成,现在达到了100%。”武侯班班主任杨德青指着墙上的《每日辅导跟踪表》介绍,这套由工作队创建的跟踪机制,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做大水漫灌式的补课,而是聚焦‘当日知识当日清’,帮孩子们建立学习闭环。”
“完成即鼓励”是晚辅导的核心原则。志愿者辅导员邓国栋告诉记者,他们特别注意发现学生的“进步点”:“哪怕只是比昨天少错一道题,我们都会重点表扬。”这种低压力激励方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拥珍的母亲感慨:“孩子现在每天主动要去上晚自习,说老师教的都能听懂。”

辅导现场
数据显示,实施精准晚辅导近一个月来,武侯班学生养成了“作业+基础巩固”的每日学习习惯,数学作业完成率持续保持100%,英语单词记忆效率提升近四成。白玉县中学校长王斌表示,武侯工作队的创新实践为高原牧区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目前该校正在推广这种精准辅导模式。